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2HB.氧分子:OC.铜离子:CU-2D.硫酸钠:NaSO4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正确;
B、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可表示为:O2,故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铜离子可表示为:Cu2+;故错误;
D、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SO4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请从H、C、O、He中选择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可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物质是CO;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He;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向盛满纯净氢气的集气瓶中插入一支点燃的蜡烛,拿出来,再插入,这样反复操作数次,每次现象均为:燃着的蜡烛在瓶中熄灭,在瓶口又复燃.以下由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石蜡蒸汽的密度比氢气小B.氢气也可以灭火
C.在无氧气环境下氢气无法燃烧D.瓶内外石蜡蒸汽着火点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面是小明和他的同学对收集到的几种物品进行的探究.

(1)图中物品在制作过程中与化学有关的是①②③④⑤⑥.(填序号,下同)
(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物品是①⑥.
(3)图中可以食用的是⑤.
(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例1: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例2:食用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化学科技成果的取得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化学为国家富强、文明做贡献.对民生、国防意义重大的人造卫星天线中含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其形状记忆功能属于物理性质(填“物理”或“化学”).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制品替代木制品,减少树木砍伐,促进生态文明;塑料在两大类化合物中属于有机物.
(2)化学促进社会自由、平等.由于铝活泼的原因,铝的利用比铜晚得多;因此,铝在19世纪末是供贵族使用的稀罕金属.类似铝等因科技进步而平民化的化学品还有塑料(填1种化学品名称).
(3)化学家爱国、敬业精神让人敬佩.闽籍科学家侯德榜改进索尔维“氨碱法”,打破洋人对纯碱生产的垄断.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制得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煅烧碳酸氢钠晶体即得纯碱,这就是“氨碱法”;请写出第一个主要化学过程的化学方程式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厦门大学夏海平教授研究团队自2004年成功合成锇苯以来,陆续合成吸收光谱很宽的系列金属杂芳香化合物,这类物质可应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和癌症光热治疗.据vk图,锇原子共有6个电子层,核电荷数76,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9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化学物质之间很多可相互反应或相互转化.已知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注意:“→”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而且甲是实验室常用的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一种蓝色的丁溶液;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组成乙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是铝,用途是日用器皿或制造飞机、火箭、汽车的结构材料或超高电压的电缆(写一种).
(2)丙的俗名是熟石灰;丁是CuSO4(或CuCl2)(写化学式).
(3)写出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Ca(OH)2═CaSO4+Cu(OH)2↓;
或CuCl2+Ca(OH)2═CaCl2+Cu(O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NaOH溶液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①:只含有NaOH;猜想②: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③:只含有Na2CO3
【设计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猜想①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I: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C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含有Na2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步骤Ⅱ:将步骤I所得溶液静置,然后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若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含有NaOH.
【实验反思】
(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人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03;②除去原溶液中的Na2CO3,避免干扰步骤II中NaOH的检验.
【思维拓展】
(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与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X+H2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Na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玲和同学们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她们的探究过程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玲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酒精的熔点为-114.1℃,在常温下酒精不可能为固态.
【实验探究Ⅰ】: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固体中含有Na+
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可溶于水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数滴无色酚酞试液,并振荡.酚酞试液变红溶液为碱性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玲认为该白色固体为氢氧化钠,小雅却认为可能还会有Na2CO3
存在.要验证小雅的猜想,可取少量②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稀HCl即可.
【联想与解释】小玲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玻璃的成分中含有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凡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含氧酸能发生氧化反应,无氧酸则不能
D.反应中某元素的原子变为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一定是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