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中溶解g 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A、B两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1)t1
(2)25;20%
(3)A>B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100g水中溶解25g 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3)降低温度,A物质会析出晶体,B物质不会析出晶体,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t2℃时的溶解度,所以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A、B两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 所以答案是:(1)t1;(2)25,20%;(3)A>B.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必须选取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克)+溶剂质量(克) ;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S/(S+100);所以溶解度S = 100/(1/w-1)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各题:
(1)(1)下列化学方程式是某学生在一次作业中书写的,请你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分别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H2O H2↑+O2↑ ②2HgO Hg2+O2↑ ③C+O2 CO2↑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C2H2+ O2 CO2+ H2O
② CuSO4+ NaOH= Na2SO4+ Cu(OH)2↓
(3)体育课上,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较多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验满氧气时的操作方法是( )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拒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 氧气 B. 水 C. 氧元素 D. 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红色金属单质,B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C、D为黑色粉末,F为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为难溶性物质,H为难溶性蓝色物质 (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
(1)用化学式表示:D , H .
(2)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5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30mL B. 小于30mL C. 等于30mL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 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燃烧更充分
C.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减少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王华同学从“错题集”中摘抄的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 )
A. 向江河中大量排放含氮、磷元素的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B. 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
D. 3Fe3+表示3个亚铁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