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鞭炮中的化学
“爆竹一声辞旧岁”,欢乐的鞭炮声,为传统春节增添了喜悦的气氛.鞭炮的构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Al(写化学式),组成中含有有机物的是纸壳(写名称)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成分是木炭粉、硫粉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鞭炮点燃后,木炭粉、硫粉、金属粉末与硝酸钾的混合物迅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同时产生大量热和光.
①结合有关知识,解释鞭炮会爆炸的原因是点燃后鞭炮中的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上述所列燃放鞭炮产生的物质中未列入大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碳.
(3)鞭炮中加入铝粉,增添了燃放时的效果,其原因是铝粉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白光,写出铝粉燃烧化学方程式为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
(4)燃放鞭炮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但还是弊大于利.请仔细分析图1、图2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1所示的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
②图2是一则燃放鞭炮的漫画,结合你的认识,说出该漫画的含义是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人的呼吸道和眼睛都会有刺激作用,你对燃放鞭炮的一条建议是不放鞭炮或改用电子鞭炮.
(5)为避免燃放鞭炮的弊端,人们发明了一种“化学爆竹”,如图3所示,只要用手拍打锡纸袋,掷在地上,锡纸袋随后就会突然爆开并伴随响声.这是锡纸袋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造成的,打开未用过的锡纸袋,内有一小包无色液体和一些白色固体.请从安全和对环境无危害的角度,并利用你学过化学知识回答:
①锡纸袋内的固体和液体可能为Na2CO3与HCl(填化学式,回答一组即可);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 (1)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爆炸的原因以及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来分析;
(3)根据铝燃烧的现象与原理来分析;
(4)根据图表信息以及漫画含义来分析;
(5)根据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来分析.

解答 解:(1)铝粉属于金属单质;纸壳含有有机物;故填:Al;纸壳;
(2)①由爆炸的原因可知,点燃后鞭炮中的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引发爆炸;故填:点燃后鞭炮中的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填:二氧化碳;
(3)鞭炮中加入铝粉,铝粉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白光,增添了燃放时的效果;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故填:铝粉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白光;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
(4)①该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填:禁止燃放鞭炮;
②由漫画可知,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人的呼吸道和眼睛都会有刺激作用;故填: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人的呼吸道和眼睛都会有刺激作用;
由此可知,可不放鞭炮或改用电子鞭炮;故填:不放鞭炮或改用电子鞭炮;
(5)可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了气体,体积膨胀引起爆炸,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是锌或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故填:Na2CO3与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爆炸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二氧化碳验满
C.
过滤食盐水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1)生活中蕴藏科学,留心处皆为学问.请用序号填空.
①NaCl、②CaO、③NH4H2PO4、④C6H12O6 ⑤CH4
②与水反应放热可以煮鸡蛋;⑤为最简单的有机物;③可作复合肥料;④是人体血糖中的“糖”;①可用作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品;.
(2)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燃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化学方程式表达上述反应.
①分解反应: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②化合反应:CaO+H2O=Ca(OH)2
③复分解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可用碳酸氢钠(NaHC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某次实验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如下:
求:(1)生成气体的质量是4.4g.
(2)原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①乙是过滤液体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丙是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实验,反应结束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选填“是”或“否”)
(2)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1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50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均倒入烧杯中.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俯视,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用量筒量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磷原子2P;金属锌Zn;氯酸钾KClO3
(2)1个CO分子变成1个CO2分子需要得到1个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污染氧气.
(3)选择B、C装置的组合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在用胶皮管连接B、C装置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然后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D.
(5)如表所示,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选用的试剂和装置都正确的是A.
选项ABC
试剂NaOH溶液CuO固体浓硫酸
部分
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对于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Al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
C探究NaOH固体是否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硫酸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不再使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出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其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二氧化硫.
(2)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主要因素是AB(填字母).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B.获得氢气的成本
C.制备氢气的原料
D.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