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1的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0.2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带火星木条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填序号)的目的是证明CuO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4)步骤⑦的目的是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5)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氧化铜}{→}$水+氧气.
(6)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如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排水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分析 Ⅲ、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回答.
(1)根据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回答③现象;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⑥结果;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⑦现象.
(2)根据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回答.
(3)根据过滤的操作过程回答,要注意仪器与材料或用品不同.
(4)根据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进行解答;
(5)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
(6)根据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及收集纯净气体的方法分析.

解答 解:Ⅲ、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故现象是有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其中反应速率改变,这里是加快,所以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为了看氧化铜是否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要通过加入氧化铜与不加氧化铜的现象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3)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缺少最后一种,注意仪器与材料或用品不同.
(4)步骤⑦的目的是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5)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氧化铜}{→}$水+氧气;
(6)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为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排水.
故答案为:Ⅲ、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填表:

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0.2g
 
带火星木条复燃
 
(2)①;
与步骤③对比,检验加入氧化铜后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是否发生了变化;
(3)玻璃棒;
(4)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5)过氧化氢$\stackrel{氧化铜}{→}$水+氧气;
(6)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排水.

点评 催化剂、催化作用是初中重要基本概念之一,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理解,对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探究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CO是冶金工业常用的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观察下列反应,寻找规律,
CO+FeO$\frac{\underline{\;高温\;}}{\;}$ Fe+CO2
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 2Fe+3CO2
4CO+Fe3O4 $\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若用CO还原FexOy,则可推知化学方程式中CO2的化学计量数(即化学式前边的系数)为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炼铁厂在选择铁矿石炼铁时,不仅要考虑铁矿石中含铵量的高低,还要防止冶炼过程中的产物对空气造成污染.从环保的角度分析,下列铁矿石中不宜选用的是(  )
A.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B.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
C.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D.碣铁矿【主要成分Fe2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学习化学,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就能更深入地认识和方
便地表示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1)某同学绘制的知识间联系图(如图所示).其中②是原子(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如图为某些元素和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

甲图所示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乙图所示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丙图所示的粒子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3)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在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镁在空气中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③根据上述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BD(填序号).
A.元素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分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对课本加热铜绿的实验改为如图所示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绿色粉末受热后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壁有水珠
(2)铜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常温下反应生成铜绿.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碱式碳酸铜$\stackrel{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3)根据上述信息,铜在实验室该如何保存?密封保存
(4)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后,应该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CuO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提示:浓硫酸只吸收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即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数据如下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3)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蜡烛燃烧时,氧气也参与反应,故理论上,装置II和III增加的质量等于消耗的蜡烛和氧气的总质量.
(4)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分别被吸收到装置Ⅱ和装置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在化学反应中,只要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l2═2NaCl,反应前后Na元素、Cl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下列反应(部分反应条件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O2═CO2B.CaO+H2O═Ca(OH)2
C.CaCO3═CaO+CO2D.2H2O2═2H2O+O2
E.HCl+NaOH=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表是各物质中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AKNO3溶液KOH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BFe2(SO43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HClCO2通过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DNaN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