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铁钉生锈C.湿衣服晾干D.磨制石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磨制石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镁、铁、金B.晶体:食盐、海波、铜
C.氧化物:水、氧化铁、熟石灰D.有机物:一氧化碳、石油、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OH     氢氧化钠    烧碱B.CaO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D.NaCl      氯化钠      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青少年多吃能增强疾病的抵抗力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比为9:1:12
D.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你学过的化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间隔改变;
(2)潜水时背上氧气筒氧气能供给呼吸;
(3)长期敞口存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白膜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4)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是在灯泡中充入了稀有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做此实验时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在过滤、蒸馏三种操作中,能使硬水软化的是蒸馏.
(2)通过电解水实验并验证其生成物,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铁架台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结束时,应先水中取出导气管(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C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2:
(1)根据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负极;
(2)B试管里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3)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硫酸溶液的酸性太强,要使其酸性变弱,但不能高于7,下列方法中能确保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是(  )
A.蒸发溶剂B.加入硫酸钡C.加入碳酸钠D.用水稀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