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请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B.不易燃烧C.易分解D.不易导电

分析 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描述结合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A、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
B、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正确;
C、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容易汽化,故错误;
D、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用电设备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导电,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为信息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依据题目信息结合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蛋白质、油脂和糖类在人体代谢中是能释放能量的三种必须的营养素;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⑦实验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⑤⑥B.②④⑦C.③⑤⑥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了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同学们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变为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细心的同学发现,铁钉表面同时含有气泡冒出,就此气泡成分,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同学
 对气泡成分的猜想氧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氢气 
同学们一致认为C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反应一段时间后,A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
(2)B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她的猜想也错误.
(3)D同学将图Ⅰ中的a端导管与图Ⅱ中的c端导管相连,目的是对其他进行干燥.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从图Ⅱ另一端导管出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伴随产生了氢气.
【讨论反思】这几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该实验中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改进的方法是先将从a处的气体通入图Ⅱ一段时间后再点燃.
【继续追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会伴随产生氢气?
【查阅资料】有些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使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再次猜想】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
【验证方案】
 操作现象 结论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再次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做完以上实验很有成就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并感慨“科学探究无止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
(1)葡萄糖酸锌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锌;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锌45mg,则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是6.4mg(结果保留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质量分数为a%的浓硫酸与同体积水混合得到质量分数为b%的稀硫酸,则a、b关系正确的是(  )
A.a<2bB.a>2bC.a=2b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1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 MnO4+MnO2+O2↑;如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E或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D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如果用如图1放置的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c端进入(填“b”或“c”);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图2和此装置原理相同的是ABD.

(4)在分子运动实验中,为帮助同学解决认识中的误区,爱实验的小赵改进了实验酚酞+棉花氨水+棉花浓氨水酚酞溶液AB装置,如图3所示: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棉花上的酚酞很快变红了,约4分钟后才会观察到B中现象,为能快速观察B中的现象,同学们提出用热毛巾捂住B试管,依据是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黑球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D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Y为有毒、有还原性的可燃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CuO;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Fe+CuCl2=FeCl2+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2)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
(3)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
(4)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