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 2NH3 . 氨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热量高.近年,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 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以上合成氨气的化学反应属于反应.
(2)若用如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

(3)氨气燃烧时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 4NH3+3O2 2X+6H2O,其中X是(填化学式).
(4)如果氨气不慎泄露,防止引发危险,可关闭阀门,严禁明火并喷洒大量水雾.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

【答案】
(1)化合
(2)a→c→b
(3)N2
(4)易溶于水
【解析】解:(1)以上合成氨气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2)反应过程中,氮气、氢气分解成氮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氨分子,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a→c→b.
故填:a→c→b.(3)由4NH3+3O2 2X+6H2O可知,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12个,氧原子都是6个,因此X是N2
故填:N2 . (4)如果氨气不慎泄露,防止引发危险,可关闭阀门,严禁明火并喷洒大量水雾.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易溶于水.
故填:易溶于水.
【考点精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难溶性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如果步骤③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烧杯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①加入酚酞的现象是
(2)烧杯②加入石灰水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同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3)烧杯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可观察的现象有是
(4)最终烧杯④中除酚酞外,溶质有(答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生物科技小组设计的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8小时后预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2)这一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请简要说 明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几年前,我国某集团花巨资购回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失海外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它们都是由含一定比例金、银、锡、锌的铜合金铸造的。铜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B、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C、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炔气俗称电石气,是因为电石(CaC2)遇水可产生乙炔(C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某桶电石产品的商品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上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aC2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B.CaC2中,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C2H2分子中,C原子与H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1:1
D.该桶电石产品中,纯CaC2的质量为45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原子本质不同的是(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伴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