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

B. 钙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0

C.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

D.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故A正确;

B、根据钙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钙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0,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而不是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故C错误;

D、由钙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是指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反应原理是:

2NaCl + 2H2O2NaOH + Cl2↑ + H2

1)工业上电解浓度为26.5%的饱和工业盐水200t,则生产氯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

2)取电解生产的氯气71g,通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制备漂白液(主要成分为盐NaClO),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请在图1坐标中画出相应的曲线图(纵坐标为盐的质量,请设定具体物质,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_____)

3)图2是实验室制备漂白液的部分装置。最好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煤直接做燃料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因煤中的硫生成SO2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1)现有南方产的一种煤含硫8%。某火力发电厂燃烧100t这种煤,假设燃烧时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则产生SO2的质量是________?

(2)如在煤中混入粉末状的石灰石,则燃烧产生的S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CaSO3进入炉渣而减少大气污染。取50g此炉渣(24%CaSO3)逐滴加入20%的盐酸,请在图坐标中画出相应的曲线图(纵坐标为盐的质量,请设定具体物质;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设炉渣已不含石灰石,炉渣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CaSO3和盐酸反应类似于CaCO3

(3)向燃烧后的烟气喷洒石灰浆也可吸收SO2生成CaSO3。现用一万元分别购买两种原料来除去SO2,相关数据如下表:

方法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纯度

价格(/t)

SO2的量(t)

A

石灰石

100

90%

200

14.4

B

熟石灰

74

94%

500

14.6

方法B比方法ASO2的量略大,而且工业上多数采用方法B。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70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聪聪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绿色粉末,对其组成很好奇.征得老师允许后,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少量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试管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相连.

产生大量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样品中含有_____离子

样品中含有_____离子

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铁丝表面缓缓产生少量气泡.

片刻后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_____

_____

(均用方程式表示)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查阅部分资料后,他继续进行了实验.

[资料查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做吸水剂,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步骤]

如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A装置中装入11.1g绿色粉末.关闭K1,打开K2K3,持续通入适量N2

关闭K2K3,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3,熄灭酒精灯.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A冷却后,打开K1K3,持续通入适量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

A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关闭K1.称量装置A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装置D

第一次

加热后

绿色粉末变黑色

_____

质量增加0.9g

出现白色沉淀,

质量增加2.2g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第二次

加热后

黑色粉末变红色

质量为6.4g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

质量增加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实验分析与反思]

1、老师看了实验方案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建议装置D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

2、步骤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

[实验结论]该绿色粉末的组成元素是:_____;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资料1>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化学式为_____)和氯化铵.(“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资料2>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及不溶性杂质.

<资料3>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NH4ClNH3+HCl

生产原理:将氨气(NH3)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晶体)↓+NH4Cl;分离出NaHCO3,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为_____,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CO2BNH3CHCl DNaOH ENa2CO3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含量测定)

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组:取10.0g纯碱样品(假定杂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乙组:取10.0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金属钠和铝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D. 金刚石、石墨和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BCDEF分别是铁、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单质,CE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E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C_____E_____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F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3)写出A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