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E装置可以收集O2、CO2、H2中的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导管口字母)通入。
(4)某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5)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硫酸的性质实验:
①浓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_____性,沾到皮肤上,必需立即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浓硫酸也具有吸水性,打开浓硫酸瓶盖,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
③另外,浓硫酸也能体现其强氧化性,它可以与硫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的非金属固体单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和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液态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结合浓硫酸的①②③性质可知,下列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二氧化碳 B.氨气 C.硫化氢 D.氧气
【答案】 铁架台 2KMnO4 △ K2MnO4+MnO2+O2↑ O2、CO2 b C CaCO3+2HCl CaCl2+H2O+CO2↑ 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腐蚀 变小 H2SO4+H2S S+SO2+2H2O AD
【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铁架台;(2)A装置属固固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 +MnO2 + O2↑;(3)E装置属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均比空气大,故该装置可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会先聚集在集气瓶的上部,故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b端通入;(4)根据题意,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不能人为控制其速率和生成氧气的量,故要控制其反应速率,可通过控制过氧化氢的加入量来实现;分液漏斗就可以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和速率,故选C装置;(5)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②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①浓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必需立即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②浓硫酸也具有吸水性,打开浓硫酸瓶盖,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溶剂的质量增加,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③淡黄色的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硫,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是二氧化硫,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液态氧化物是水。由此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浓硫酸和硫化氢,生成物是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SO4+H2S==S+SO2+2H2O;④浓硫酸能与氨气、硫化氢气体反应,故不能干燥这两种气体,但能干燥二氧化碳和氧气,故选A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适宜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用该方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室用加热氢氧化钙和硫酸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__不同,把氮气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
(4)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请写出生产得到的副产物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E一定是二氧化碳
B. 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
C.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D. 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S + O2→SO2↑ B. Cu+ 2HCl→CuCl2+H2↑
C. Fe+CuSO4→FeSO4+Cu D. Ca(OH)2+2HCl→Ca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 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 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 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饮用桶装水。网上盛传“千沸水”(指反复多次烧开的水)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摄入一定量可导致中毒;此外,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还能形成强致癌性物质-亚硝胺,饮用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还原作用,适宜的温度会使水中的微生物增多,微生物释放出的还原酶可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童贵忠、董智军等人对微生物检测的实验:
取15种桶装水与饮水机装配好,分别测使用过程(动态)中不同时段水桶内的水样。取13种桶装水(不与饮水机装配)静态放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
样品类别 | 动态实验样品(72小时) | 静态实验样品(1个月) |
数量 | 15 | 13 |
微生物超标数 | 14 | 2 |
微生物超标率/% | 93.0 | 15.4 |
解释:使用过程中,随桶中水量的减少,空气进入水桶中也会带入许多空气中的微生物。加热时,桶内水温会达到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
加热次数对亚硝酸盐含量是否有影响呢?我国在《GB 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亚硝酸盐(以NO2﹣计)的含量规定为小于5 μg/L。
邹伶俐、张雪娇等人的实验:
取新鲜的桶装水放置在饮水机上,测定36 h内反复加热(共计181次)的水样,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下表:
加热时间/h | 含量/μg/L |
0 | 0.67 |
1 | 0.73 |
3 | 1.12 |
6 | 1.23 |
12 | 1.81 |
24 | 2.44 |
36 | 3.53 |
取检验合格的14桶桶装水分两组(每组7份)静态放置,进行存放环境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图。
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摄取亚硝酸盐的途径是蔬菜,通过人体唾液的转化,间接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在300 mg/kg,人并没有因为食用蔬菜而导致亚硝酸盐中毒,由此可知“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不足以使人中毒。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亚硝酸盐能致癌,在正确使用饮水机的前提下,“千沸水”不会致癌。反复煮沸的水,只是活性降低了,不易被人体细胞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______。
(2)在使用过程中,桶装水内微生物的增多与大量繁殖与______有关。
(3)你认为“千沸水”可以饮用吗?说明理由______。
(4)依据图,静态放置时,影响桶装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
(5)请你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饮用桶装水时的注意问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