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MgO和C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分析 A.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来分析;
C.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 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生成氧化镁和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灰黑色粉末,故错误;
C.因为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不能用二氧化碳来扑灭镁条的燃烧,故正确;
D.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了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燃烧与灭火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二氧化碳灭火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5克氯酸钾与3.25克二氧化锰共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残余的质量为13.45克,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4.8克.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节能减排”主题的是(  )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X是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他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物质Z的名称是碳酸钙.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CO+CuO$\frac{\underline{\;\;△\;\;}}{\;}$Cu+CO2(或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等其它合理答案);
②CO2+Ca(OH)2═CaCO3↓+H2O;
③CaCO3+2HCl═CaCl2+2H2O+CO2↑(或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3)X、Y中所含元素相同,但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CO2B.O3C.N2D.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硝酸银溶液遇HCl有白色固体,浓硫酸吸水.
A.①中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昆有HCl气体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是一种可溶性碱.如图所示是A、B、C的溶液两两反应的实验现象.
(1)A的化学式CuCl2,D的化学式BaSO4
(2)A与C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OH)2=BaSO4↓+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氢氧化钠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能跟空气中的C02反应表面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中常含有杂质,检验是否含有这种杂质时常用的试剂是HCl(写化学式),检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若要除去该杂质可以选用的试剂是Ca(OH)2(写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指示方向的物质为生成物.其中A、B、C是氧化物,D是有机物,甲、乙是单质.已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B、甲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的化学式可能为CuO;写出A的一条用途灭火等,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