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如图是铁丝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铺上一层细砂,其作用是防止生成物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分析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分析有关问题;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应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是:3Fe+2O2 $\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故答案为:(1)防止生成物落下来炸裂集气瓶;(2)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铁燃烧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校学习小组学习固体、液体的密度测量之后,准备探究气体密度的测定.学习小组认为气体密度的测定原理和小石块、盐水的密度测定一样.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10ml稀盐酸加入到盛有石灰石的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直至不再产生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2)实验II中,装好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填操作名称),然后,最后将10ml稀盐酸 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记录与处理】
(3)实验产生的质量CO2为实验I中反应前的电子天平示数与完全反应后的示数差
(4)实验II的实验记录如表(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12345678910
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80ml.
(5)根据(3)、(4)测得的数据,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实验反思】
(6)有同学认为实验I与II中盐酸以及石灰石的用量不仅要一样,而且石灰石要完全反应.
对于实验I与实验II中盐酸以及石灰石的用量要一样大家都赞同.但对于反应中应该石灰
石过量还是稀盐酸过量才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不管谁有剩余对实验结果都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厨房里就可以感悟到许多化学知识:
(1)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食品中所含的碘、钙是指元素 (填“原子”、“分子”、“元素”或“单质”)
(2)生活中区别硬水与软水可以滴入肥皂水,如果观察到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冰箱用一段时间后有一股难闻气味,可以放入含活性炭的除味剂.
(3)用煤作燃料时,常常将煤制成蜂窝状,其原理是加快空气流通且扩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洗净的碎蛋壳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蛋壳表面有气泡,将该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呈白色浑浊,写出产生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学习化学能帮助你走出认识上的许多误区,从感性走向理性,例如:水银不是银,而是汞;金刚石不是钢,而是碳.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两例:
(1)纯碱不是碱,是盐;(2)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如图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红色固体化合物,E为黑色粉末单质,B、C、D均为无色气体,F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O,DCO2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生活中的铁锅、铝制易拉罐和铜线都属于(  )
A.金属材料B.化合物C.氧化物D.非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I】①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②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的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1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实验设计】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II】
①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人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②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③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④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用元素符合和化学式表示:
(1)2个氮原子2N 
(2)氢元素H 
(3)2个氧分子2O2
(4)空气中最多的物质N2 
(5)硫酸根SO4
(6)2个铁离子2Fe3+ 
(7)氧化铁Fe2O3 
(8)高锰酸钾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CO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 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CO 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CO 有毒,能跟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D.CO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