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乙醇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取少量乙醇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不变色 溶液不变色 |
乙醇不是碱 |
| ||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反应后C装置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取反应后C装置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
小红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有关实验现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乙醇俗称酒精,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某校初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乙醇的一些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乙醇的化学式是C2H5OH,在NaOH一样含有“OH”,那么乙醇是不是碱呢?请你试设计一种方案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乙醇不是碱 |
【探究活动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李同学认为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可生成CO、CO2和H2O。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生成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并能吸收酸性气体。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2)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 。实验时,同学们还观察到B、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有气泡冒出,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该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生成.请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保护环境,应在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 。
(4)小明同学在反应的过程中发现C装置内除了气体通过溶液时产生气泡之外,没有明显变化现象,所以他认为C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红同学认为通过C装置气体中仍有部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为了确证C装置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小红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有关实验现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做灼烧铜丝实验时,将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铜丝变黑。
⑴为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的成份,他们进行了讨论:
①小虎认为在学过的含有金属元素的黑色物质中有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所以他说该黑色物质可能是二氧化锰或四氧化三铁。而小英却认为不可能是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她的理由是: 。
②小明认为该物质可能是氧化铜,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小华认为该物质可能是单质碳,请你说出生成单质碳的理由: 。
④小全却认为也可能是上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⑵为确定该黑色物质的真实成份,他们设计了实验:
①小明设计了方案甲:他将变黑的铜丝隔绝空气加强热,如果铜丝颜色没有变化,则说明该物质是 (填纯净物、混合物)。
②小华依据小明的思路,设计了方案乙:他将变黑的铜丝放入试管内,通入一种还原性气体后加强热,如果铜丝全部变红,说明该物质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小全设计了方案丙:他将变黑的铜丝常温下浸入过量的 溶液中,如果
(填现象),说明该物质为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请你对上述三种方案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 (填甲、乙、丙)好,它的优点是 。
⑶细心的小英发现,铜丝在灼烧的过程中,如果将铜丝从外焰下移到焰心时,黑色的铜丝又会变成红色。
①小华认为这是氧化铜分解后生成了铜的原故,小英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氧化铜是不可能分解的,她的理由是: 。
②小明认为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为了验证酒精灯的焰心是否有一氧化碳,他用一支大针筒从焰心处抽取出气体,再将抽出的气体压到火焰上,结果气体没能燃烧,于是他认为焰心内不含一氧化碳气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
③在抽取气体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冷却的针筒内有液体,且有酒的气味,这说明在焰心内含有 蒸气。小全认为该物质也可能具有还原性,为证明该物质是否有还原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