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正确;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受温度的限制,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错误;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洋葱中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眼睛中,正确;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2《海水“晒盐”》 练习 题型:填空题

(题文)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10℃时,NH4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g。

(2)分别将相同质量的氯化铵、氯化钠、硼酸的饱和溶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少的是____。

(3)6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铵配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室温条件下,将底部尚有未溶解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欲使试管中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则可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

A.氢氧化钠固体 B.冰块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140(±1或2也可)NaCl/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AD 【解析】 试题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1)10℃时,NH4NO3的溶解度为140g;(2)分别将相同质量的氯化铵、氯化钠、硼酸的饱和溶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少的是NaCl/氯化钠;(3)6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铵配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 烧杯 B. 量筒 C. 集气瓶 D. 试管

A 【解析】 试题A选项烧杯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B选项量筒只能做量器使用;C选项集气瓶只能收集气体,或作气体反应的反应器;D选项试管不能加热较多液体溶液 ,故选择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 分子和原子 题型:填空题

酒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中学生,不应该饮酒.

(1)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原因是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1)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2)用湿抹布盖灭(3)用湿抹布盖灭;C. 【解析】 (1)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 (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量筒. 故填:用湿抹布盖灭;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 分子和原子 题型:单选题

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 【解析】 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 分子和原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所给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可分

B. 火车铁轨夏天膨胀﹣﹣铁原子的体积发生改变

C.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B 【解析】 微观粒子特性: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间存在间隔,都是不断运动的;微粒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A、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正确;B、夏天钢轨膨胀说明温度升高原子之间间隔变大,而非铁原子的体积发生改变,错误;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炼钢、宇宙航行都要用到氧气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目前海水淡化已经广泛使用

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我国已经在南海海域对可燃冰进行试验性开采

B 【解析】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炼钢用氧气做助燃剂、宇宙航行要用到氧气供给呼吸;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目前海水淡化还未被广泛使用;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形成的结晶水合物. 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活性炭净水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活性炭净水的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霓虹灯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题型:简答题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

不会;原子核;C. 【解析】 (1)极少数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受到了一个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而言较大的粒子的斥力,这说明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2)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