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保持CO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CO2分子B.C、O原子C.O2分子D.C原子、O2分子

分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来保持.

解答 解:CO2是由CO2分子构成的,所以CO2的化学性质就由CO2分子来保持.
故选A.

点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只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此类题目要分清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哪种微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F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速度太快(答一点即可).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AD(填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现象的认识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①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②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①二氧化硫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②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对水质有影响
C对除杂的认识    D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①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
②用灼烧的方法除去CuO中混有的C
①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作电极
②银的导电性最好,可用作电线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出钻石的哪些特点(  )
A.硬度大B.不能导电
C.常温时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无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氯化氢C.一定有氢气D.一定有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  )
A.S+O2$\stackrel{点燃}{→}$SO 2B.2H2O$\stackrel{通电}{→}$2H2↑+O2
C.CaO+2HCl→CaCl2+H2OD.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预测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不变色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二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三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
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方案一中如果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酚酞试剂也不变色;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NaCl+AgNO3=AgCl↓+NaNO3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样品中含有Na2CO3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酚酞变红色样品中含有NaOH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NaOH、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H2SO4+BaCl2═BaSO4↓+2HCl.小组同学对B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B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裘臻认为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a,其名称是(2)盐酸
石建认为:是a硫酸;
秦思认为:是a和氯化钡.
【实验探究】为证明自己的猜想,石建同学取少量B中的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3)石蕊变红,据此现象,石建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瓶评价石建的实验设计及得出的结论,(4)不正确,因为生成的盐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表达交流】为证明自己的猜想,裘臻进行的实验时(5)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均无明显现象,由此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正确,最终确定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总结出在证明反应后多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仅为生成的可溶物时,实验的设计思路是(6)分别加入原来的反应物,观察是否有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力发电B.石油分馏C.海水晒盐D.煤炭干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