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常见现象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现象有本质不同的是(  )
A.放置一段时间后咸菜表面出现白色粉末
B.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出现白色粉末
C.银白色铝片的表面逐渐变成白色
D.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粉末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咸菜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白色粉末是由于水分蒸发引起的,水分减少后,不能溶解的氯化钠就会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出现白色粉末,是由于氢氧化钠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粉末,属于化学变化;
C、银白色的铝片逐渐变成白色是因为铝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缘故,属于化学变化;
D、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过程中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的探究,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装置B中分液漏斗应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装置E(填字母).
(3)若实验室用此法代替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②(填序号).
①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4)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D或E(填字母)进行组装.实验前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装置还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实验结束是要先撤离导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么知道氧气有没有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固体硝酸钾;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盐酸加入到酚酞试液中: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黑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分类和比较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金属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保护金属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以下是有关保护金属资源的一些做法:①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②用塑料管代替铁管③有计划开采金属矿物④回收汽车蓄电池,生产再生铅⑤给铁制品表面刷油漆⑥铁质菜刀洗净擦干放干燥通风处  ⑦易拉罐分类回收请你从保护金属资源有效途径的角度.将上述做法进行分类:选出的一组符号为(1)①④⑦;其分类依据是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2)通过比较可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组别    化学方程式规律
示例    C+O2(充足)$\frac{\underline{\;点燃\;}}{\;}$CO2
2C+O2(不充足)$\frac{\underline{\;点燃\;}}{\;}$2CO
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4Na+O2═2Na2O
2Na+O2$\frac{\underline{\;\;△\;\;}}{\;}$Na2O2
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3Cu(NO3)2+2NO2↑+2H2O
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佳佳认为溶质是Na2CO3
贝贝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俗称纯碱.
【实验验证】贝贝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
②向滤液滴加适量酚酞.
溶液变成红色.贝贝的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联想到了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有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排除因硫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因素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化合物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
A.NH3B.NH2C.NH4D.N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关于化学反应X+Y→Z+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是可溶性酸,Y是化合物,则Z和R中一定有一种是盐
B.若X是单质、Y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X是可溶性碱、Y是可溶性盐,则生成物中一定有一种是沉淀
D.若生成物Z和R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属于有毒气体的是一氧化碳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是氧气;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6)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