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2014年5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天然气中的甲烷一步高效生产乙烯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2CH4$\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2H4+2X).乙烯的用途之一是生产聚乙烯塑料.
(1)化石燃料除了天然气外,还有煤(写一种);
(2)2CH4表示的意义是2个甲烷分子;
(3)X的化学式是H2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物质的成分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化石燃料除了天然气外,还有煤和石油,故填:煤(或石油);
(2)2CH4表示2个甲烷分子,故填:2个甲烷分子;
(3)反应前含有2个C原子,8个H原子,反应后含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X,故2个X中含有4个H原子,每个X中含有2个H原子,表示的是氢气,故填:H2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故填: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化石燃料种类成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室温下,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人20g 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   想    验证猜想的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我认为此气体可能是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产生此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发生装置将选取下图中的B(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选取E或C…

③如果用图中最右端所示装置收集我猜想的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a端(填“a”或“b”) 通入.
(2)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它是:二氧化碳、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过氧乙酸是一种消毒液,其化学式为C2H4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6: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两个实验.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实验1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与氧气接触.
实验2:研究CO2与NaOH固体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Na2CO3固体,C中NaOH固体
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
步骤3: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并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打开K1,关闭K2,气球变大后,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变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C.催化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D.木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表:
实验编号12345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510152025
溶液的质量/g556065676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20℃时,实验4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此实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其pH大于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其pH,pH<7.
结论:稀硫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硫酸过量.
(2)方案二:观察红色逐渐消失(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硫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上思想上的相同点是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4)任何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中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为了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是放热(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硫酸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