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 B. 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氧化物

C.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 C、N、O元素处于周期表中同一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 只有②③④⑤ B. 只有①③④⑤

C. 只有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析】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倡导大家要爱护自然环境。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农业上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B. 任意排放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C. 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则甲分解生成丙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转变成离子过程中质子数发生改变

C.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质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 == 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_____________。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根据第3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 O2、N2、CO2 B. N2、CO、H2O

C. O2、CO2、SO2 D. SO2、CO、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1)实验前,另取少量酚酞溶液,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