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这种麦片必须真空保存,原因是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使铁粉变质.

分析 铁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铁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使铁粉变质,故这种麦片必须真空保存.
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使铁粉变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亮菌甲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亮菌甲素”由3(填数字)种元素组成;
(2)“亮菌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4;
(3)“亮菌甲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兴趣小组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固体颜色,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
【分析】
(1)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以便镁条在氮气中燃烧;
(2)步骤②中如果不加水至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会造成什么后果?使钟罩内外气压一致,防止空气进入钟罩,影响后续(步骤③)实验,造成偏差;
(3)步骤③中镁条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积聚热量;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反应的现象是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4)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结论】
镁能在N2中燃烧,并生成Mg3N2
(5)请你判断:2.40g镁条在某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为CD;
A.3.33g       B.4.00g       C.3.93g       D.3.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证明其成分,.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操作①是过滤.
(2)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CaCO3(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NaCl.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
(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厨房用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D(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碘元素.
(4)铁合金包含两种,生铁和钢.
(5)我们穿的衣服通常由纤维织成的,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B.液态氧C.氨水D.碘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过多引发酸雨B.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二氧化碳可作为气体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下列数型图象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NaOH=NaCl+H2O,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Na+、Cl-、H+(填微粒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升温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30g a物质.
③t1℃时,分别取100g a的饱和溶液和200g c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m和n的关系是:m=n.(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阿司匹林是常见解热镇痛药之一,其化学式为C7H6O3,.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阿司匹林分子中含3 个氢分子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8 g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l:16
D.69 g 阿司匹林含碳元素质量为4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