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②结合图示分析,该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
(2)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是含盐很高的海水.而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目前尚不能推广,从成分的角度考虑,你理解的“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氯化钠等杂质;实验室有一杯海水,要将其变为纯净的水,你认为最可行的方法是蒸馏.

分析 (1)根据○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结合分子的结构图示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然后对选项问题进行分析可大大简化做题的难度,分析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来分析;
(2)“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氯化钠等杂质;海水变为纯净的水可以采取蒸馏的方法.

解答 解:(1)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生成物有两种,一种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一种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2:1:2,符合上述反应的方程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
答案:分解反应;水分子.
(2)“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氯化钠等杂质;海水变为纯净的水可以采取蒸馏的方法.
答案:除去氯化钠等杂质;蒸馏.

点评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对二甲苯(简称PX)的化学式是C8H10,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下列有关对二甲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二甲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对二甲苯是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D.对二甲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生活报5月18日讯:市政府公布了“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方案.将加快推进中华巴洛克、等历史街区建设,对装修巴洛克使用的建筑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B.护栏使用的不锈钢有防锈功能
C.铺路的沥青是石油炼制后的剩余物D.使用的熟石灰是氧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2014•中国APEC开幕式灯火辉煌,下列有一种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
A.喷泉水幕B.灯光魔幻C.烟火璀璨D.和谐音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B.蜡烛燃烧C.品红扩散D.石墨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Mg\stackrel{-2}{{CO}_{3}}$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证明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D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2价
B.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D.在一定条件下,C2O3也不能还原氧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可以用碘盐溶液来鉴别淀粉与蛋白粉
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C.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D.可用灼烧法区分黄铜和黄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