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空.
(1)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 氮气;
(2)地壳中元素含量:铁 铝;
(3)核外电子总数:氖原子 铵根离子;
(4)含铁质量分数:氧化亚铁 氧化铁;
(5)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 200 mL.
(1)B(2)B(3)C(4)A(5)B 【解析】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所以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氮气的体积分数,故答案为B; (2)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铁的含量小于铝的含量,故答案为B; (3)氖原子的质子数为10,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所以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铵根离子(NH4+)是由一个氮...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强的是( )
A.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存在单质形式
B. 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
C. 甲能从乙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乙
D. 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D 【解析】 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存在单质形式,说明了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故选项错误;B、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而乙不能,说明了活动性甲>氢>乙,说明了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故选项错误;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了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故选项错误;D、元素的化合价与金属活动性没有关系,如锌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铝元素在化合物...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②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3℃以上时,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③将饱和氯化镁溶液由t3℃冷却至t1℃,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Ⅰ.溶液的质量不变Ⅱ.氯化镁的溶解度变小
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④在t3℃时,60克KCl的饱和溶液与60克MgCl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MgCl2与KCl的质量比为3:1,则t3℃时MgCl2的溶解度为________.
KCl;MgSO4;Ⅱ、Ⅳ;100g 【解析】 ①据图可以看出,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最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氯化钾; ②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3℃以上时,温度高于t3℃,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故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硫酸镁; ③Ⅰ.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增大,故降温会析出晶体,溶液的质量减小,错误;Ⅱ.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增大,故降温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5.3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题型:填空题
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保护好金属资源。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能用于制炊具,是因为金属具有________(填“导电性”或“导热性”)。
(2)黄铜片和铜片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
A.陶瓷碗 B.不锈钢炊具
C.橡胶手套 D.铜制水龙头
(4)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热性黄铜片BD在铁制品上涂抹油漆(合理即可) 【解析】 (1)金属具有导热性,所以可用制炊具; (2)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大; (3)A、陶瓷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锈钢炊具属于金属材料,C、橡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铜质水龙头属于金属材料; (4)铁在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易生锈,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例如在金属表面涂油漆、涂油、制成合金...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单元检测题 题型:简答题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酒酿酒文化。不久前,海昏侯墓葬出土了青铜“蒸馏器”(右图),“蒸馏器”上遍体的铜锈[Cu2(OH)2CO3]见证了我国蒸馏酒的历史,使现代人对蒸馏酒的认识提早了1000年!
白酒一般是用高粱等谷物做主料或佐料酿制而成。制酒工艺主要流程包括:投料→ 发酵→ 蒸馏→老熟(贮存)。
发酵是指借助酵母菌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高粱等籽粒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发酵环境pH为4-5时,发酵速度快,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抑制酵母繁殖,发酵速率减慢,且出酒率降低。在正常条件下,发酵池中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发酵得到的并不是通常市场上见到的饮用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6-7%,同时含有多种脂类、醛和酸。一般需要蒸馏和浓缩,使酒精浓度达到50-70%,蒸馏得到的酒中还含有杂酯油及酯类等。新蒸出的白酒,气味不正,因为新酒中含有硫化氢、硫醇等臭味物质。硫化氢、硫醇等低沸点物质挥发出来后,酒的杂味会大为减少,所以需要贮存老熟的过程。老熟过程中臭味物质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酒别(单位:g/100mL) | 硫化氢 | 硫醇 |
新酒 | 0.00888 | 痕迹 |
贮存一年的酒 | 痕迹 | 未检出 |
贮存二年的酒 | 痕迹 | 未检出 |
老熟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还原、酯化、水解等各种反应,使酒中醇、酸、酯、醛等物质达到最佳值,酒香气增加,酒味柔和。清香型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在老熟1年半左右时间达到最高值,贮存期延长,主体香成分反而下降,老熟10年的酒,其主体香成分降低大约75%。说明白酒必须有一定的贮存期。
回答下列问题:
(1)铜锈由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
(2)酵母菌繁殖的适宜环境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在粮食发酵生成酒精过程中,酒精含量增长最快的时间___________。
A.发酵前两天 B.发酵7天以后 C.在发酵中期
(4)酿酒过程中“老熟”的目的是________。
(5)在饮酒、酒酿制过程要注意的问题,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酒越陈越香 B.老熟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发酵期越长,发酵池中酒精含量越高 D.白酒的香味是酒精的气味
C、H、O、Cu酸性C使硫化氢硫醇挥发掉,通过反应调节醇酸醛酯的含量A,B,C,D 【解析】 (1)铜锈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故铜锈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 (2)根据材料,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发酵环境pH为4-5时,发酵速度快,故酵母菌繁殖的适宜环境属于酸性; (3)根据发酵时间图像可知,在粮食发酵生成酒精过程中,酒精含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是( )
A. O B. Si C. Al D. Fe
B 【解析】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纯碱”不是碱 B. “干冰”不是冰 C. “水银”不是银 D. “醋酸”不是酸
D 【解析】 A、纯碱的学名是碳酸钠,是一种盐,选项正确;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不是冰,选项正确;C、水银的学名是汞,一种液态金属,不是银,选项正确;D、醋酸是一种常见酸,生活中食醋中就含有醋酸,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上册化学 5.1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 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C 【解析】 试题结合图示可知:甲为碳;乙为水;丙为一氧化碳;丁为氢气;反应的表达式为:碳+水→一氧化碳+氢气。A、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原子和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变化。此项正确。B、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此项正确。C、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和生成,所以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此项不正确。D、乙为水;丙为一氧化碳...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上册化学5.3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xAl+Fe2O3Al2O3+xFe 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l2O3为氧化物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 D. 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C 【解析】 试题Al2O3为氧化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因为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