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克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仪器认识: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试管②量筒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c→b→d
问题分析:(1)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试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底部未放水或一些沙子
(3)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理论上2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氧气?
(4)同学们在实际中测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77毫升,换算成质量为0.253克,超过理论量.从理论上推测:你认为超过理论量的氧气可能来源于什么物质?K2MnO4、MnO2(写出所有可能,空气、水因素忽略不计).

分析 反应原理:①高锰酸钾制氧气:知其反应物为高锰酸钾,生成物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为加热,可书写化学方程式;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知其反应物为铁和氧气,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为点燃,可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仪器认识: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和应用,即可轻松解答;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c→b→d;
问题分析:由图知:(1)装置A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会导致KMnO4进入导管,进入B瓶,使水变红;
(2)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应保留少量水,以免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炸裂;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反应物可求生成物;
(4)中水的体积即为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制得氧气的实际量高于理论量,题中提示除去可能混有空气、水因素外,只可能来源于含有氧元素的生成物K2MnO4、MnO2

解答 解: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是: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仪器认识: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量筒;
装置连接:要测定分解高锰酸钾所得到的氧气的体积,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将气体通过B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排出的水的体积即是生成的氧气的体积;通入氧气应从c进入,随着瓶内气压增大,将水从b压入量筒内,从而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c→b;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瓶底未放水或一些沙子;
(3)设加热2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158                  32
2g                       x
$\frac{2×158}{2g}=\frac{32}{x}$
x=0.2025g
(4)C中水的体积即为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制得氧气的实际量高于理论量,超出的氧气不会凭空产生,因为题中提示除去可能混有空气、水因素外,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只可能来源于含有氧元素的是K2MnO4、MnO2
故答案为:
实验目的:
(2)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试管;量筒;c→b;
问题分析:
(1)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2)集气瓶底部未放水或一些沙子;
(3)理论上2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2025g;
(4)K2MnO4、MnO2

点评 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测量气体体积的方法,铁丝燃烧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桐桐同学对下列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并形成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其中可观察到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木炭
B. 
红磷
C. 
铁丝
D.
硫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至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
A.紫色→红色→红色B.紫色→蓝色→无色C.紫色→红色→紫色D.紫色→红色→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纳米材料”特指微粒直径为1~100nm(1nm=10-9m)的颗粒.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与NO反应转化成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frac{\underline{\;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N2+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 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 pH=2的溶液中:BaCl2、NaNO3、NaOH
C.在 pH=3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D.在 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可以证明烧杯中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掉1克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烧杯底部还有少量未溶的硝酸钾固体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进行隔离,并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
(1)次氯酸钠(NaClO)属于盐(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以下对受污染工具的消毒方法不可行的是B (填序号),
A.用NaOH溶液浸泡      B.用水冲洗即可    C.用NaClO溶液浸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氮元素N 
(2)2个氢分子2H2    
(3)3个镁离子3Mg2+
(4)氯酸钾KClO3
(5)2个铵根2NH4   
(6)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