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①硫的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化合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
③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分解.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①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①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化合反应;②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③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聪和小明对竹子中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把竹子浸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了一个小孔,看到有气泡从小孔中冒出.就收集了两瓶气体,第一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点燃红磷,有白烟生成.把装置放在水中,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frac{1}{10}$.
第二瓶: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1)由此推断:竹子中含有氧气(或O2)和二氧化碳(CO2)两种气体,实验中涉及的两个化学表达式是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Ca(OH)2+CO2═CaCO3↓+H2O
(2)竹子中的这两种气体含量怎样?(空气中国也含有这两种气体,请作比较)竹子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明要用98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永应选择100mL(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称量时药品和砝码颠倒(或量水时仰视读数).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④①③⑤②.
(4)如果配制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因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操作不当引起的原因有:①托盘天平未调零;②砝码和药品放反了;③称量时左盘放纸右边不放;④量取水读数时仰视(托盘天平和量筒各回答一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干燥、较干净的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先在试管中放入MnO2,再放入略多于计算量的KClO3;③连接好实验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
⑥适当的时间后,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图1)装A中所装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为液体,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1)方框B中最好选用(图2)装置中的c(填字母序号)
(2)实验中观察到何种现象时开始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KClO3和MnO2没有充分混合,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4)下列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甲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丙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甲(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原因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节约能源,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Na2CO3+H2O═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0℃10℃20℃30℃
Na2CO37.112.221.839.7
NaHCO36.98.19.611.1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取100g 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发现问题】实验中,始终没有看到沉淀现象,原因是什么呢?雯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0g 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二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没有出现白色沉淀
(1)在0℃~30℃,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碳酸钠.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从而排除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的干扰.
【进行实验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0g热开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和装置二分别进行实验,连续3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碳酸钠溶液中均出现白色沉淀
(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配制的碳酸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
(5)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水减少,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反应的碳酸钠.
(6)请你依据题中信息,写出一种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探究小组用如下实验证明了烧碱与稀硫酸能发生中和反应.

②③两步均充分反应,加入硫酸铁溶液,立即产生明显现象,最终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发生的反应及现象可知反应②结束时溶液中的离子有Na+、OH-、SO42-(填离子符号);②无明显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2)求解③中参加反应的烧碱的质量为12g;
(3)发生中和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9.8g;
(4)最终得到的无色不饱和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1)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D(填序号).

(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水分子运动引起的.
(4)目前,江河湖泊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水的危机,请你任举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