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g224.521
反应后质量/g16.9待测210.6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后B的质量为0克
C.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16.9:10.6
D.C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要做对该题可分两步走,第一,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X的质量.第二: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

解答 解:A、B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A、D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24.5+2+1═16.9+待测+2+10.6,故待测的数值是0,故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16.9-2):(10.6-1)=14.9:9.6,故说法错误;
D、C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并结合着图表,很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据报道,某品牌饮用酒中检测出“塑化剂”.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关于“塑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塑化剂”属于氧化物
B.“塑化剂”是由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塑化剂”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7:16
D.193 g“塑化剂”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4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集气瓶底没留少量水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C.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寿光北部手工制盐据考古上溯至商代已大规模生产,这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千秋万代,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①钻井→②汲卤→③晒卤→④滤卤→⑤煎盐,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汲出的卤水浑浊,浓度一般在7~10度(即溶质质量分数为7%~10%,下同),这样的卤水咸度低,耗燃料,成本高,为了把卤水浓度提高18~20度,就产生了“晒卤”这一环节.在“晒卤”的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第④步“滤卤”和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第⑤步“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填结晶的方法)的原理相同.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乙两种物质在t3℃时溶解度相同.
Ⅱ.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为乙>丙>甲.
Ⅲ.t4℃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20≤a<40.
Ⅳ.将t4℃时,480克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1:5的丙溶液等分成四份,分别作如下处理:A、升温至t1℃;B、加入10克溶质丙;C、蒸发掉10克水;D、加入10克水.比较所得四分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是小明同学平时的部分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其中不科学的是(  )
A.温度计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B.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可用灼热的氧化铜除去
C.液氧可用于火箭作燃料
D.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B.液态氧、二氧化硫、盐酸
C.天然气、空气、大理石D.稀有气体、酒精、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科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A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是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图B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实验室中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证明集气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小花干燥的一半无变化,湿润的一半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实验使你对物质燃烧的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水中常会 加入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