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而这里没有注明是等质量的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故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20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0C时,都有晶体析出,成为t10C时的饱和溶液,而在t10C 时:B的溶解度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也大于a,而对于C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20C降温到t10C,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而在t20C时,物质C的溶解度要小于t10C时A的溶解度,故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奶油 B.牛肉 C.西红柿 D.馒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

活性炭纯度

活性炭的用量(克)

消失时间(秒)

1

80%

1.0

60

2

9.0

4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

(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

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

有: 写出能反映该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3)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4)人们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还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烟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11) (填物质名称)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净化过的水通入氯气后输送到每家每户,其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12)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 (13) ;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14)

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克,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NaOH质量/g

50

60

70

8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100

110

114.5

114.5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5) ;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 (16)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通过蒸发浓缩、 (17)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甲、乙溶液溶质质量甲 (18) 乙(填>、<、=)。

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9)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到40以上

ENaOH溶解度一定变大 F20加入的水的质量>23.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族馆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大量的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写出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并在集气瓶中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气体,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9)_______

(2)若用B装置作发生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10)____________ ,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大理石和浓度较大的盐酸制取CO2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12)_________,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娟娟同学在B装置后连续接了两个F装置再连接E进行收集,她第一个F装置的作用是 ____(13)________ 她第二个F装置应该注入足量的 ____(14)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施建议让炭粉稍稍过量,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思考】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拓展延伸】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