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而这里没有注明是等质量的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故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20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0C时,都有晶体析出,成为t10C时的饱和溶液,而在t10C 时:B的溶解度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也大于a,而对于C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20C降温到t10C,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而在t20C时,物质C的溶解度要小于t10C时A的溶解度,故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 | 活性炭纯度 | 活性炭的用量(克) | 消失时间(秒) |
1 | 80% | 1.0 | 60 |
2 | 9.0 | 45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
(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
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
有: 写出能反映该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3)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4)人们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还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11) (填物质名称)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净化过的水通入氯气后输送到每家每户,其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12) 。
②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 (13) ;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14) 。
Ⅱ.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克,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NaOH质量/g | 50 | 60 | 70 | 80 |
H2O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溶液质量/g | 100 | 110 | 114.5 | 114.5 |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5) ;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 (16) 。
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通过蒸发浓缩、 (17)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Ⅳ.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甲 (18) 乙(填“>、<、=”)。
Ⅴ.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9) 。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到40℃以上
E.NaOH的溶解度一定变大 F.20℃时加入的水的质量>23.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族馆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大量的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写出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并在集气瓶中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气体,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9)_______ .
(2)若用B装置作发生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10)____________ ,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 .
(3)若用大理石和浓度较大的盐酸制取CO2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12)_________,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娟娟同学在B装置后连续接了两个F装置再连接E进行收集,她第一个F装置的作用是 ____(13)________ 她第二个F装置应该注入足量的 ____(14)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施建议让炭粉稍稍过量,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思考】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拓展延伸】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