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10%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25所示。
请回答:
(1)用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100g,需要水________________g (结果精确到0.1)。
(2)当a为160g时,消耗盐酸多少克?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 | ||||
反应后质量 | 待测 | 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C一定是反应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
C. 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 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C为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t为__________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B>C>A。
(2)t1℃时,将30gA、B、C三种物质分别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
(3)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4)t1℃时,欲用50g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加水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2个甲烷分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Mg2+中的“2”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溴原子在反应中_____________(填“易失去”“易得到”或“不易得失”)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A.甲:同一瓶子放法不同,海绵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B.乙: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说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丙: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薄膜向上凸起,说明液体内部有向上的压强
D.丁:烧杯中导管口无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漏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是黑色固体氧化物,C是气态氧化物,E是常见的溶剂,Ⅰ是蓝色沉淀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③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反应①的现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家用热水器常用的燃气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开发新能源以缓解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正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和吸附。日常生活中若要降低饮用水的硬度常用_____的方法。
(2)北京市为严重缺水城市,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_)。
A 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排放
B 禁止用含磷洗涤剂
C 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D 实施对农药和化肥使用监控
(3)“84 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4)次氯酸(HCIO)是传统的自来水消毒剂。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已知次氯酸完全分解后生成盐酸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关闭K1、K2,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装置A中的锥形瓶内;
Ⅱ.打开K1,观察到装置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装置A中,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倒吸入装置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装置A中溶液仍为红色,装置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装置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装置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作出猜想] | 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①小鹏取少量装置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则证明猜想二成立; ②小丽认为用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 ①取少量装置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pH试纸测定装置C 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__, 则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
(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装置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
(2)[实验步骤] II 中的现象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
综上所述,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证明反应确实发生,可通过检验_____的方法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