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来源:Zxxk.Com]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1)。

(4)连接A、B、C装置, 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1)。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⑴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⑶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 “没有”)氧元素。

⑷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来源:学_科_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会儿后,可观察到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               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的烧杯里,并用             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             的感觉。

    (3)49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冰块      C.花生油      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军同学自制汽水所需配料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属于碱类物质

B.柠檬酸溶液的pH<7

C.小苏打与柠檬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汽水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如下:

         A       B          C          D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多少用一次性筷子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