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不能通过物质与对应的酸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1. A.
    氧化铜→氯化铜
  2. B.
    氢氧化钠→硫酸钠
  3. C.
    铁→氯化铁
  4. D.
    碳酸钠→氯化钠
C
分析:A、氧化铜可以与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铜.
B、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钠.
C、铁与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
解答:A、氧化铜可以与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因此可以一步反应完成,故错误.
B、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钠,因此可以一步反应完成,故错误.
C、铁与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因此可以一步反应完成,故正确.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因此可以一步反应完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性质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
(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精英家教网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
(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精英家教网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
 
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
(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
 
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黄浦区一模)如图是某小组设计的可用于制备并验证CO2性质的装置.
①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B
锥形瓶
锥形瓶

②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小组同学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完好后,打开K1、关闭K2时,开始制备CO2.装置Ⅰ中的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装置Ⅰ和Ⅱ组合使用能否控制Ⅰ中反应的进行,请写出理由
不能通过固液分离来控制反应进行
不能通过固液分离来控制反应进行

④实验中,同学们将
点燃
点燃
的木条放在a处,木条熄灭.关闭K1,瓶内CO2按如图操作实际不能集满,请从上图装置分析原因
CO2密度大于空气,会从右侧导管漏出,而空气却不能排出
CO2密度大于空气,会从右侧导管漏出,而空气却不能排出
.为能集满CO2,你的改进方法是
装置Ⅱ中导管长进短出
装置Ⅱ中导管长进短出

⑤利用Ⅰ、Ⅲ装置组合,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验证CO2的有关性质.请完成下列表格
装置中物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1) (12) 与水反应
(13) 变浑浊 (14)
(替换装置,从烧杯挡板右侧通入CO2 (15) (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研究金属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一定量铁粉加到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对滤纸上的物质进行分析和实验.
提出问题:滤纸上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认为只有铜;乙认为是铜和铁的混合物;丙认为是铜、铁、锌的混合物.
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
铁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锌,不能把锌置换出来
铁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锌,不能把锌置换出来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通过实验确定了滤纸上物质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滤纸上剩余的物质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
稀盐酸
稀盐酸
     
     
若产生气泡,则是铜和铁的混合物,乙的猜想正确;
若无气泡产生则只有铜,甲的猜想正确
若产生气泡,则是铜和铁的混合物,乙的猜想正确;
若无气泡产生则只有铜,甲的猜想正确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平遥县模拟)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物质与变化.

(1)儿童缺
可能会导致“佝偻病”.
(2)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人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D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NaOH、Ca(OH)2、HCl、CO2、K2CO3五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反应共有
6
6
个,根据这些反应可以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写出能与那几类物质反应)
碱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碱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顺义区一模)认识反应规律,控制反应条件,让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
(1)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2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通过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不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同,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不同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同,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②小明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概括,得出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
AC
(填字母序号).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对图1实验应该进行三组对比分析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BCD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A物质具有可燃性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该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13:8
13:8

③该反应过程中,若提高B物质的浓度及用量,好处是
促进A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
促进A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