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CuO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草酸(H2C2O4)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1)写出C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D、E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接
 
、接
 
、接
 
、接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1)根据C中是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用排液体收集气体的方法填空;
解答:解:(1)C是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其反应方程式为:CuO+CO
  △  
.
 
Cu+CO2
(2)装置D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即: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E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3)此实验是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来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通入装置C前需要进行除杂: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氢氧化钙进行检验.
故答案是:h、i接b、c接d(或e)、e(或d)接f.
答案:
(1)CuO+CO
  △  
.
 
Cu+CO2
(2)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E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3)h、i接b、c接d(或e)、e(或d)接f.
点评: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及相关问题,属于课本基本实验的延伸,难度不大,容易出错的是(2)装置的连接,注意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以及气体从溶液中出来时带来水蒸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汉源人好客全国知晓,每逢客人到来,先沏茶倒水,茶叶的主要成分是C22H18O11
(1)“闻香识茶”利用了分子
 
 的性质.
(2)泡茶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通常可用
 
来鉴定软水和硬水.
(3)茶叶有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Z分别是Fe、Cu、Hg、Ag四种金属元素中的一种,X的单质能够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但不能从Z的盐溶液中置换出Z,也不和稀盐酸反应,Z的单质也能够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但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1)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X、Y、Z表示);
(2)若X是Hg,则Y是
 

(3)写出Z和Y的硝酸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Y、Z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是
 

(2)t1℃,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
(4)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3℃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在t3℃时,将n克a物质投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不饱和,可通过下列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填标号).
A.吸附 B.消毒 C.电解 D.过滤
(2)水的硬度过大有很大危害,日常生活中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操作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验证的相关实验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药品
C、
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在有三个集气瓶,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空气;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鉴别它们,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Cu粉(Fe粉)加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Cl2(CaCO3加水、过滤、蒸发
DCO2(CO)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  )
A、自行车链条上的铁锈不及时除去
B、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
C、工地上的钢管堆放在潮湿的地方
D、家用剪刀不用时,涂上油并放在干燥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