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NaOH和Na2CO3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始终
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Ⅰ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
白色沉淀.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2NaOH═Na2CO3+H2O.

分析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若变质,其产物为碳酸钠,所以可以据此结合题中的猜想完成解答;
【实验与探究】(1)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为了防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干扰实验应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由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的缘故,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若变质,其产物为碳酸钠,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该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
【实验与探究】(1)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若没有明显现象,则该固体中没有碳酸钠,即只有氢氧化钠,即猜想Ⅰ成立;
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所以若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说明在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即猜想Ⅱ或猜想Ⅲ成立;该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可以是酚酞变红,所以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实验应该将步骤二中的氯化钡溶液改为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由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
【猜想与假设】猜想Ⅲ:NaOH和Na2CO3
【实验与探究】(1)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白色沉淀 BaCl2+Na2CO3═BaCO3↓+2NaCl
(2)碱; 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反思与交流】CO2+2NaOH═Na2CO3+H2O.

点评 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是部分变质与检验是否变质是有区别的,检验变质只需用盐酸就可以了,而检验部分变质,还要检验是否有氢氧化钠,常用氯化钙溶液或是氯化钡溶液来进行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加肥皂水搅拌
B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加入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溶液
D黄铜和黄金分别滴加硫酸锌加热后观察颜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做法可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B.用Cu和稀硫酸反应制取CuSO4
C.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CO
D.将铁丝和银丝放到CuSO4溶液中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写出如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3)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将稀盐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
(1)得到的固体A是碳酸钙.
(2)对滤液B的溶质进行探究,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稀盐酸 始终没有气泡冒出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另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
Na2CO3溶液
 没有沉淀出现不含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取少量滤液B滴加酚酞试液 没有现象滤液B中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存在,一定含有的
溶质是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从资料上获知:铁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气体和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小明很好奇,为此他和兴趣小组对该反应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
(1)可能是氧气;
(2)可能是氢气;
(3)可能是二氧化碳
小明认为猜想(3)不正确,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用燃着的木条接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气中(如图所示)
【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
探究二:探究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Fe3O4+8HCl═FeCl2+2FeCl3 +4H2O;FeO+2HCl═FeCl2+H2O;
Fe+2FeCl3═FeCl2
【提出猜想】该黑色固体是铁,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析】该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Fe2O3,判断依据是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 将试管内黑色物质放于白纸上,将磁铁置于固体上方 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一定没有
FeO
 步骤2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试管底部仍然有黑色固体 
【反思拓展】实验中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学习硫酸性质的课堂上,小明往稀硫酸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待反应完全没有气泡冒出后,他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也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稀硫酸与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有什么?
[作出猜想]经过分析,小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2SO4,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成分呢?他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还可能有H2SO4
猜想2:还可能H2SO4和Na2CO3
猜想3:还可能有Na2CO3
根据所学可知,猜想2肯定不正确,理由是硫酸和碳酸钠能反应,不能同时剩余;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忙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往其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若
有气泡产生,则猜想1正确;
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1不正确;
另外,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猜想3,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试管.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A和装置C或装置D连接;或选用装置B和装置C或装置D连接(填装置编号).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则应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D瓶口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frac{1}{12}$的24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frac{1}{12}$B.24C.48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