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物质与氧气混合后,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一氧化碳B.氢气C.氮气D.面粉

分析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是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或粉尘是否有可燃性.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D、面粉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性的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气体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总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是: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C.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D.
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酱油中加适量的“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B.“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C.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少吃蔬菜和水果
D.生活中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是因为亚硝酸钠是有毒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南流江是玉林市区的母亲河,近年来经过综合治理,河水清澈,许多市民到河边散步、跳舞、健身,称为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确保母亲河和治理成果,某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配合环保部门,定期对河水进行取样测试.
(1)过去,河面上长满了水草,水草长得茎粗叶绿,你认为是因为水中富含②‘
①Ca2(PO42       ②KNO3         ③NaCl
(2)同学们用肥皂水监测处水中还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等离子;为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3)同学们常会在周末带上水果、牛肉、面包、火腿、凉拌黄瓜等食物到河边的草坪上进行野炊活动.上述提到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牛肉.(填一种)
(4)在生火做饭过程中,小俊同学很有经验地把柴火架空,他这么做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5)同学们在用完餐后,会把铁制品的炊具洗净擦干,因为铁制品的锈蚀是铁根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按要求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N2
(2)2个钠离子2Na+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侯氏制碱B、蚕丝纺织C、火药应用D、粮食酿酒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Zn2+、NH4+、NO3-、OH-B.H+、Na+、HCO3-、Cl-
C.Ba2+、H+、Cl-、Fe2+D.K+、Mg2+、NO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 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
(1)步骤I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同时加快反应速率.
(2)步骤I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除含有Li+、SO42-,还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使Al3+、Fe3+形成沉淀,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II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Fe2+、Mg2+、Ca2+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NaOH、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