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晓蒙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在蜡烛刚
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蜡烛完全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点燃时,灯芯周围的石蜡先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一部分熔化的石蜡汽化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燃烧产生火焰.
【猜    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资料,晓蒙同学提出
如下3种猜想
A.“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填序号),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如图所示).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为假设C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AB,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4)根据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推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有氢或H 元素、碳或C 元素可能有氧或O   元素.
(5)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判断是验证哪种假设;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是为证明是否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为假设③提供依据;并根据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分析回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来推断.
(5)根据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答 解:
(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故答案为: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
(4)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共含有C、H、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蜡烛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元素一定是从蜡烛中来,可能有氧元素;
(5)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含有物理变化,也含有化学变化..
答案:
(1)A,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水蒸气;
(3)C;A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4)氢或H,碳或 C,氧或O;
 (5)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点评 熟练掌握蜡烛燃烧实验的相关知识及对白烟的认识,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解答时要细心考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为测定我市某矿山石灰石样品中国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10克该样品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克,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克(假设样品中的其它物质不与稀盐酸反
应),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86克.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B.+2C.-6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氧化二氮(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
(1)一氧化二氮属于化合物  (填“单质”或“化合物”).
(2)下列信息中,描述了一氧化二氮化学性质的是B(填序号).
A.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B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     C.熔点-90.8℃,沸点-88.5℃
(3)它可由NH4NO3在微热条件下产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NO3═N2O↑+2H2O;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青州市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实验①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实验②为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C. 实验③为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D. 实验④为收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从科普读物上获知,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相邻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如图1所示).由此,他猜想氯气的性质可能与氧气相似,并进行实验探究.
(1)小明回顾氧气的性质,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是d(填字母序号).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d.二氧化碳      e.一氧化碳
(2)探究氯气和氧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如图2所示.小明计划研究3种物质与氯气的反应,初步形成两个方案:方案1选用木炭、红磷、氢气,方案2选用铁丝、氢气、甲烷.最后他认为方案2优于方案1,请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说明其理由是方案2中物质的种类多.
②探究氯气能否与铁丝反应
将铁丝伸入氯气中,没有明显现象.但小明认为这不能作为判断氯气与铁丝能否反应的证据.理由是二者可能发生了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或没有达到反应条件.
由此,小明改进后进行实验,发现氯气可以和铁丝反应.
③如图3所示.探究氯气能否与氢气反应
将燃着的氢气放入盛有氯气的瓶中,观察到苍白色火焰,小明
由此推断氯气可以和氢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
(3)为进一步探究氯气的其他性质,小明又做了以下实验,请补全实验报告中的操作及现象.
资料:i.通常情况下,氯气呈黄绿色;ii.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物质变红.
操作现象结论
取两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
①向其中一瓶中加入水,振荡
观察到加入水的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液体变为浅绿色氯气能溶解于水氯气加水后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取集气瓶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具有 ③酸性和漂白性
②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它们,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
(2)请写出固体甲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
(3)为了检验滤液C中的溶质成分,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白色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样品有哪样成分?
【猜想】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即使有碳酸钙,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钙,也不会出现气泡;
(3)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证明了猜想Ⅲ成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