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实验结束,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3)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4)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 预测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 物质是碳酸钠 |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 物质是氢氧化钙 | |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6)若将一定量的Ca(OH)2溶液和100g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5g白色沉淀,求该Na2C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C、D(1 分) (2)CaCO3(1 分) (3)NaOH(1 分)
(4)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1 分)
(5)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6)解: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100
x 5g
x== 5.3 g
则该Na2C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5.3%
答:样品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5.3%。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能够实现目的实验为C和D;
(2)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4)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即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5)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溶液变红就判断溶液中只是氢氧化钙;
(6)已知碳酸钙质量为5g,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计算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天门市生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读液体体积 C.过滤悬浊液 D.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海南省琼海市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南椰粉含有丰富的“钙、铁、锌”,这里的“钙、铁、锌”应理解为( )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海南省保亭县中考5月份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苯酚是医院常用的消毒剂,其试剂瓶的标签如图。有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苯酚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使用苯酚需注意防止触及皮肤
D.苯酚受热易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海南省保亭县中考5月份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 B.过滤浑浊的水 |
C.点燃酒精灯 |
D.加热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河南省鹤壁市毕业调研暨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河南省鹤壁市毕业调研暨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H2O→H2→H2O B.Ca(OH)2→H2O→Ca(OH)2
C.O2→Fe3O4→O2 D.Fe→FeCl2→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河南省郑州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预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3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氯原子,用“”表示氯气分子,如图为A、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B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B分子模型;
(2)已知D物质的化学式为HClO,写出该微观过程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河南省许昌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天然气燃烧放热 B.电灯泡通电发热
C.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D.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