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水田或池塘里常常冒出一些气泡,几位同学决心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如下探究:(已知2NaOH+CO2═Na2CO3+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收集气体】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池塘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进行收集,由于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在瓶口插入一个漏斗进行收集.
【查阅资料】收集的气体可能是CH4、CO2、CO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CH4、CO是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实验探究】如图1,将塑料瓶A中收集到的气体依次通人B、C中,在D处点燃.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②(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含有CO2气体.
(3)装置C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没反应的二氧化碳.
(4)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水雾有可能是从B、C溶液中带出的,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在C装置后加一个(浓硫酸)干燥装置.
(5)排除干扰措施后,在D处倒扣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再在D处倒扣干冷的烧杯,若杯壁有水雾,则证明气体中肯定含有甲烷(CH4),若杯壁无水雾,则证明A中肯定含有一氧化碳(CO).

分析 【收集气体】根据图示收集气体的操作特点,判断收集气体的方法,根据不换瓶的要求对收集气体的装置进行改装,使收集的口部面积变大分析设计即可;
【实验探究】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本题可用逆推法,了解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二(2)中的有控制开关的装置,以防气体逸出,所以选②.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利用这一变化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
(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以防干扰试验;
(4)B中无现象说明原气体中无二氧化碳,D处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是由于甲烷燃烧的可生成水;因为收集的气体中本身或在过程中带入的原因使其含有水蒸汽,所以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排除干扰;
(5)分析所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判断气体组成.

解答 解:【收集气体】根据图示,采取排出瓶内的水收集气体的操作特点,可判断收集气体的方法为排水集气法;要使收集的口部面积变大,可在口部插入一漏斗解决.
故填:在瓶口插入一个漏斗进行收集;
【实验探究】
(1)“注水装置”应选图中的有控制开关的装置,以防过程中气体逸出,所以选②.
故填:②;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点,所以可判断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故填:CO2
(3)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以防干扰后续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检验;
故填:除去气体中没反应的二氧化碳;
(4)B中无现象说明原气体中无二氧化碳,D处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能是“全部是CH4”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因为最后点燃的气体中本身可能含有水蒸汽,为了排除原有水蒸气的干扰,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以排除干扰;
故填:水雾有可能是从B、C溶液中带出的;在C装置后加一个(浓硫酸)干燥装置;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B中出现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说明燃烧后有水及二氧化碳生成,说明原气体中存在甲烷;若杯壁无水雾,则证明A中肯定含有一氧化碳(CO);
故填:甲烷(CH4);一氧化碳(CO).

点评 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属实验探究型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分子2N2;   ②m个铝离子mAl3+;③硫酸铁Fe2(SO43;   ④3个钙离子3Ca2+
(2)填写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化学方程式能够明确表达的信息有①反应物组成了生成物②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③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个数比④表示一种元素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或天然物质.工业染料苏丹红Ⅰ号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苏丹红Ⅰ号的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苏丹红Ⅰ号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苏丹红Ⅰ号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6个氢气分子、1个氮气分子 和1个氧原子
C.苏丹红Ⅰ号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48:3:7:4
D.苏丹红Ⅰ号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16:1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对于这一变化如何从微粒的观点分析?

(1)学会想象:拿来一杯水,想象这一杯水是由无数多个水分子构成的;
(2)从分子的观点看,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与水变成水蒸气存在本质区别,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在水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变化.(填“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变化”)
(3)在水分解的这个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没有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简    答
第一步:称取3g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装置A的试管中,点燃酒精灯氯酸钾$\frac{\underline{MnO_2}}{△}$氯化钾+氧气
第二步: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用橡皮管连接a、b刚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气体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第三步:当装置B中水面不再下降时,断开a、b,移去酒精灯,将装置B中的集气瓶密封,并贴上标签备用
第四步:读取量筒C中水的体积数并记录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在理解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归纳本实验的目的(不超过20个字).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酒精灯③水槽④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实验装置是A和D(填A.B.C.D序号);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C
A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①④⑤C ④②①③⑤D ④①②⑤③
(5)图2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指出错误(至少指出四处)
①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②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
④导管伸入集气瓶内太长
(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E.(填字母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加热固体物质制取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用固体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理由是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3)选用E和F收集气体,分别利用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4)小林准备用装置B加热KMnO4 来制取O2,你认为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试管炸裂.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