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的是(  )
A.空气能被压缩一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葡萄糖有甜味,淀粉没有甜味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质量小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气态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较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葡萄糖有甜味,淀粉没有甜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结冰的水中水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钠熔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烧杯中的液体变红.
(1)钠、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水、钠、煤油.
(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3)上述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B.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复合肥料
C.纯碱和烧碱:碱类D.氧化钾和碳酸钾:盐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填空:
(1)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灯帽盖灭;
(2)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用漏斗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应高于滤纸的边缘;
(4)取用固体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的仪器有药匙或纸槽.
(5)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自己或别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化合反应
B.CO+CuO$\frac{\underline{\;\;△\;\;}}{\;}$Cu+CO2 置换反应
C.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分解反应
D.Ba(OH)2+2HCl=BaCl2+2H2O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2015年4月6日,位于福建漳州古雷半岛的PX装置发生漏油爆炸;“PX“是对二甲苯的缩写,化学式为C8H10,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燃,低毒性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PX”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8:10
C.“PX”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D.对二甲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盐的性质后,对实验室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探究.取一定量该碳酸钠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少量稀盐酸,意外发现没有产生气泡.同学们很感兴趣想弄明白,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反应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该碳酸钠溶液中含较多杂质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I】
小芳认为:只要取该碳酸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小明立刻认为小芳的方案是错误的,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同学们设计了两种方案:(如图1)
【交流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
①甲组方案和结论不正确,理由:Ca(OH)2+Na2CO3═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乙组方案和结论合理;实验中过量CaCl2溶液的作用使碳酸钠充分反应,其中滤液B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钙.
【查阅资料】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2CO3和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第二步:NaHCO3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向足量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只生成氯化钠不生成NaHCO3,并立即产生气泡.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得到了预期的现象.
请写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探究Ⅱ】同学们对碳酸氢钠的性质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图2实验.
实验现象:充分加热后,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结论: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白色固体.
(老师提示)①白色固体是Na2CO3或NaOH中的一种.
②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钠 碳酸钙 
 溶解性 易溶微溶 易溶 难溶 
(验证)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小芳和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结论:
小芳:取适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制得该物质的浓溶液,向其中加入浓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小明:取少量该白色固体,加到过量的稀盐酸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结论: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交流评价】小组讨论后认为:
①小芳的方案和结论不合理,理由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也可能会有白色沉淀;
②小明的方案和结论合理,实验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若要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可采用方法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室有一瓶因保存不当而吸收了水和二氧化碳的氧化钙,经测定该固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已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约为(  )
A.33.7%B.50%C.66.7%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图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用如右图A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实验
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C(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该实验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D.红磷燃烧结束后,要等装置冷却才能打开弹簧夹

(2)图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答一条即可);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按图C所选用的药品和称量方法进行实验,反应停止后,可观察到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有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