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装置,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I、Ⅲ装置可验证CO2的有关性质。
①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小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
②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如要证明所制备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在小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博才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 ( )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大量酒精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电器起火,要先断电,千万不能用水灭火
D.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要匍匐前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他们把焦炭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强热,得到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如图所示)。
(1)他们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经分析得知,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黑色粉末B的成分是一种或两种单质。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组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CO。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①只含有______。②含有铁和碳。
(实验探究)(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当看到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____后,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是CO2、CO的混合气体。
有同学提出把甲、乙交换位置,让气体A先通过热的氧化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你的判断是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②是否成立,设计实验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物理方法 | _______ | _______ | 假设二成立 |
化学方法 | ______ | 部分黑色粉末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 假设二成立 |
(交流反思)针对甲组实验存在的缺陷,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Al2O34Al+3O2↑ B. C2H5OH+302
2CO2+3H20
C. 2Mg+CO22MgO+C D. AgNO3+NaCl=NaNO3+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碳酸钙粉末 B. 白砂糖 C. 菜籽油 D. 面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赵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 ,待完全反应后 ,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 滤纸上有Ag ,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 滤纸上有Ag、Cu ,滤液中有Ag+、Fe2+、Mg2+
C. 滤纸有Ag、Cu ,滤液中有Cu2+ Fe2+ Mg2+
D. 滤纸上有Ag、Cu、Fe ,滤液中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赵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一般不建议使用F原因是______,但是小明同学用F确实能收集满瓶
,请写出可能的原因(一条即可)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用F收集氧气时观察到______,可以开始收集,观察到______,表示装置已经集满气体。利用G或H收集气体时导气管都要接近集气瓶底原因是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