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红色粉末在高温下与气体A 反应生成C和B,已知X溶液、Y溶液分别是农药波尔多液成分中的一种,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如图所示,是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铁,C物质的化学式CO2
(2)写出C与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写出C与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4)固体G加水的现象是固体逐渐变成粉末,溶解,放出热量.

分析 根据X溶液、Y溶液分别是农药波尔多液成分中的一种,Y会与B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D和红色固体F,所以Y是硫酸铜,X是氢氧化钙,D就是硫酸亚铁,B就是铁,F就是铜,固体C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G是氧化钙,白色固体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C,所以E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红色粉末和A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粉末是氧化铁,A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X溶液、Y溶液分别是农药波尔多液成分中的一种,Y会与B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D和红色固体F,所以Y是硫酸铜,X是氢氧化钙,D就是硫酸亚铁,B就是铁,F就是铜,固体C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G是氧化钙,白色固体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C,所以E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红色粉末和A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粉末是氧化铁,A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红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铁,C物质的化学式是CO2
(2)C与X溶液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C与X溶液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固体G加水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现象是:固体逐渐变成粉末,溶解,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氧化铁,CO2
(2)CO2+Ca(OH)2=CaCO3↓+H2O;
(3)CO2+Ca(OH)2=CaCO3↓+H2O;
(4)固体逐渐变成粉末,溶解,放出热量.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HNO3)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取5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BaSO4固体11.65g.请解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50g废水中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改用KOH溶液(利用消耗的KOH的质量)测定50g废水中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偏高(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原因是硝酸能和氢氧化钾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测溶液的pH
C.
   给液体加热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兴趣小组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根据如图实验方案回答: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为了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甲同学按照方案A进行实验,他能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3)乙同学按方案B做实验,滴入酚酞后无现象,要想证明酸碱是否恰好发生中和反应,可以加入的一种物质是碳酸钠;
(4)丙同学为了得到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溶液,他认为不能选择方案C进行实验,理由是由于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则二氧化锰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取一定量的该纯碱样品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141g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10g,所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请计算:
(1)所加的氯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原纯碱样品中碳酸钠、氯化钠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混合物:食醋 空气 氨水
B.化合物:烧碱 消石灰 含镁60%的氧化镁
C.盐:纯碱 小苏打 氯化铵
D.有机物:二氧化碳 甲烷 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空气属于混合物B.纯碱属于碱C.氧气属于单质D.甲烷属于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锥形瓶,b水槽.
(2)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还需要的药品是稀盐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收集装置是C(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填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D.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某同学在实验结束时,未将导管移出水面就将酒精灯熄灭了,他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有迅速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取下(写一种即可).
(4)实验室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由于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到大理石表面使反应终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