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根据图1装置图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A、F、G).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3)现有如图2所示装置来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操作:a将导气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b给药品加热;c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气体;d取出导气管;e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如图,此时导管出口略高于液面);f冷却至室温;g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后读出量筒内气体体积数.
①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生成的氧气在常温、常压下的体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efg.
②在用G装置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要把导管插入到G的底部,目的是防止倒吸.
③已知理论上2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以生成氧气0.203g,而实际测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77mL,换算成质量为0.253g,超过理论值0.05g,从理论上推测,你认为超过理论量的氧气可能来源于什么物质?锰酸钾发生分解(写出一种假设)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时,F装置内的导管中,进气管应该短一些,出水管应该长一些进行分析;
(3)①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并测量气体体积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②根据G中的水可以对导管进行液封,可以防止倒吸进行分析;
③根据锰酸钾可能分解生成氧气进行假设猜想.

解答 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长颈漏斗;
(2)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时,F装置内的导管中,进气管应该短一些,出水管应该长一些,所以F装置内导管
c管延长至集气瓶底部,
(3)①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实验步骤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efg;
②G中的水可以对导管进行液封,可以防止倒吸;
③锰酸钾可能分解生成氧气,导致生成的氧气质量偏大.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c管延长至集气瓶底部,
(3)①abefg;
②防止倒吸;
③锰酸钾发生分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C.生成物之一为C2H4D.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4种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已知有一白色固体是由可溶性钙盐和钾盐组成的混合物.
(1)进行如框图所示的实验.

写出钾盐和钙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K2CO3═CaCO3↓+2KCl.
(2)假如上述实验得到的无色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其中是一种除A外的杂质),则该杂质可能是(CaCl2)K2CO3,欲除去该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K2CO3)H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暖宝宝是一种使用便捷、安全的贴身发热品,如图所示,使用前撕开暖贴的真空包装袋,揭去后面的衬纸,贴在内衣的外侧,用手铺平即可,可贴于人体的肩部、背部、腰部、胃部及相关关节部位.小科同学对暖宝宝的发热原理产生了好奇并进行了科学探究.
【阅读说明书】暖宝宝的袋子有两层,外袋是不透气的明胶层,内层由无纺布组成,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无纺布袋)贴在衣服上就可以缓慢放热.
【初步探究】小科剪开了内袋,发现里面装的是一些黑色粉末.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是碳粉、铁粉、二氧化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铁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的物质:铁粉或四氧化三铁或它们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步骤1 取A、B两袋相同的“暖宝宝”,A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B袋不打开外袋,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
AB袋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
氧气接触.
 步骤2 一天后,从上述A、B两袋中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溶液呈黄色;B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气体,溶液变成浅绿色.(已知:FeCl3溶液呈黄色) A袋内物质中的铁已经转化为氧化铁;
B袋内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Na2O2广泛应用于潜艇的呼吸供氧和CO2的去除”他们决定验证CO2与Na2O2反应的反应及其产物.他们查阅资料知道:
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CO2、H2O等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②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
③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

(1)NaHCO3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2)为验证CO2与Na202反应有氧气生成,实验时需将上述仪器正确连接,其导管的 连接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m→e,f接a,b接g,h接c(填导管的字母);
(3)检验有无Na2CO3生成的方法是取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本实验中需要使用D装置,其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能鉴别出来的是(  )
①FeCl3    NaOH   KOH   HCl   
②NaCl    BaCl2    NaOH    CuSO4
③HCl    NaCl    AgNO3    NaNO3   
④H2SO4   HCl    Ba(OH)2   Na2CO3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碘是紫黑色固体,可以溶解在无色透明的酒精中,形成紫红色的碘酒溶液.
(1)碘的元素符号是I;其颜色和高锰酸钾(填物质名称)的颜色一样.
(2)在生活中常用碘酒对皮肤上的伤口进行消毒,预防伤口发炎.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3)固体碘受热时升华为碘蒸气,此时碘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因而属于物理变化.
(4)固体碘、碘蒸气、碘酒都能使无色的淀粉溶液变蓝,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5)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碘酒中碘分子的分布(酒精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紫红色;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甲(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除去稀硝酸中的少量盐酸,可以选用(  )
A.氢氧化钠溶液B.足量硝酸银溶液C.氯化钡溶液D.适量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0年12月14日下午,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旨在引导公众改变生活观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览共设5个分主题展区.
(1)地球村的“碳”危机,展示人类过度开发、高碳排放所造成的恶果,如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N2O)、甲烷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2)高科技的减“碳”术.为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剂\;}}{△}$C2H4+4H2O
(3)新生活的低“碳”路.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BD(填序号).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B.使用节能电器  C.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2】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NH3),再加热至350~360℃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钠可能与水反应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C.维生素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2)制备氨基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NH3 $\frac{\underline{\;加热\;}}{\;}$2NaNH2+H2↑,.
(3)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