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生活中的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A.米饭变馊B.牛奶变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米饭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保持J干燥.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a(OH)2,CH2O.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3)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填反应类型)
(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利用大棚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在大棚中通入适量的CO2,这是因为(  )
A.CO2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C.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病虫害
D.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1个碳原子C;2个硫离子2S2-;汞元素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会变软”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当吃鱼时,鱼刺卡在喉咙上,我们可食用家中的哪种常备物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属于安全操作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口对着人
C.给试管加热时,先预热D.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O2验满
B.
收集O2
C.
滴加液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酒精灯,b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AF.
(3)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有许多涉及到“先”与“后”,如果把“先”与“后”的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
示例: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请仿照示例再举两个实验室制取氧过程中涉及“先”与“后”顺序的实例: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固定.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最终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可能的原因是(回答一点即可):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5)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或C中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与B装置相比较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6)某同学用集气瓶收集了一瓶氧气,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瓶内和瓶底都没有发生复燃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是ACDF(填序号);
A.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集气瓶长时间倒放在桌面气体逸出
E.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忘加催化剂    F.排水法收集的是最先出来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