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纯碱的知识后,对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侯氏制碱法进行深入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查阅资料】
Ⅰ.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第一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过量氨气(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反应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第二步:将第一步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后,将滤渣加热,可生成纯碱、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Ⅱ.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得气体体积)
物质NaClNaHCO3NH4ClNH3CO2
溶解度36.0g9.6g37.2g7100.9
Ⅲ.已知NH4Cl加热条件下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frac{\underline{\;\;△\;\;}}{\;}$NH3↑+HCl↑
【资料回顾】
(1)第一步中析出NaHCO3固体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和碳酸钠小,实验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①(填序号).
①使CO2更易被吸收      ②NH3比CO2更易制取      ③CO2的密度比NH3
(2)写出第二步中将滤渣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该工业同时可得副产物NH4Cl,它在农业上可作氮肥,写出NH4Cl与熟石灰固体加热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定性探究】
第一步反应所得混合物在第二步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NH4Cl
猜想Ⅱ:NH4Cl和NaHCO3
猜想Ⅲ:NH4Cl和NaCl
猜想Ⅳ:NH4Cl、NaCl和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证明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是NaHCO3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NaCl 
【交流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氯化铵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小张为证明滤液中是否含NaCl,设计了以下方案: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残余固体溶于水,往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猜想Ⅳ成立.
【定量探究】
实际生产中得到的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国际上规定纯碱的纯度(即纯碱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同学们想判断某纯碱样品是否合格,分成四个小组,各取25克该样品全部溶解于水中,向其中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四组加入的CaCl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关系如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CaCl2溶液的质量(克)100200300400
产生沉淀的质量(克)8162020
(1)通过计算判断该纯碱样品是否是合格品?
(2)若要计算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选择第一、二组数据计算.

分析 【资料回顾】
相同条件下,溶解度越小,越容易从溶液中析出;
显碱性的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定性探究】
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后的溶液仍然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设计实验】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定量探究】
根据提供的数据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解:【资料回顾】
(1)第一步中析出NaHCO3固体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和碳酸钠小;
实验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使CO2更易被吸收.
故填: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和碳酸钠小;①.
(2)第二步中将滤渣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故填: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该工业同时可得副产物NH4Cl中含有氮元素,它在农业上可作氮肥;
NH4Cl与熟石灰固体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故填:氮;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作出猜想】
猜想Ⅰ:NH4Cl
猜想Ⅱ:NH4Cl和NaHCO3
猜想Ⅲ:NH4Cl和NaCl
猜想Ⅳ:NH4Cl、NaCl和NaHCO3
故填:NaHCO3
【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证明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是NaHCO3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NaCl
【交流讨论】
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氯化铵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故填:氯化铵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得出结论】
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残余固体溶于水,往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H4Cl、NaCl和NaHCO3,因此猜想Ⅳ成立.
故填:Ⅳ.
【定量探究】
(1)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20g
$\frac{106}{x}$=$\frac{100}{20g}$,
x=21.2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frac{21.2g}{25g}$×100%=84.8%,
因此该纯碱样品不合格.
(2)若要计算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选择第一、二组数据计算,这是因为一、二组中的氯化钙完全反应.
故填:一、二.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提出问题]该厂排放废水中含有什么物质呢?
[探究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观察样品 无色澄清溶液 废水中不含硫酸铜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水中不含氯化镁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水中不含碳酸钠和硫酸钠
 ④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废水中含有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类比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起保护作用
B.点燃氢气前须要检验其纯度,则点燃甲烷前也须要检验其纯度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
A.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MgSO4溶液)
B.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
C.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D.除去K2SO4溶液中的KOH(加入适量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氧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烟
C.灼烧棉线,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食醋可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B.钛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C.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D.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野炊.
(1)有些同学带了如下的食品,其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①(填序号);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④(填序号).
①鸡蛋            ②水          ③花生油        ④面包
(2)在野炊活动中用到的水来自一个大型水库,你认为水库的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小明同学认为该水库的水是硬水,你认为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若要测定该水库的水的酸碱度,可以选择③(填序号).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无色酚酞试液      ③pH试纸    ④石灰水
(3)在野炊活动过程中,小花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酸性),下列物品可以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①(填序号).
①食醋           ②食盐水        ③肥皂水     ④柠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据科技报报道,2016年01月30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欧拉团队,首次采用基于金属钉的催化剂,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与氢分子作用将其转化为甲醇(CH3OH),转化率高达79%.请根据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请在“空格”中填写适当的化学式,将其补充完整.
CO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CH3OH+H2O
(2)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其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灼热的氧化铜等)鉴别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3)关于这一研究成果,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BD.
A.消耗了二氧化碳,能减缓温室效应  B.甲醇是清洁能源,可替代化石燃料
C.金属钉是贵金属,反应成本比较高  D.反应转化率较高,有广阔发展前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我们常用: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合理均可)根据该反应原理选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字母代号,下同).
(3)用B装置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某种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HCl+CaC03═CaCl2+H2O+CO2↑.
(4)已知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04═ZnSO4+H2↑.
(5)某化学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们用上述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假设每次反应都完全).
①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常见的固态氮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氮气(NH3),我猜想另外两种生成物是H2O、CO2;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选择上述装置中各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接h接i接g.
②对家庭使用煤炉取暖产生尾气的成分的探究,他们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猜测:尾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收集尾气后,利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为证明尾气中有二氧化碳,他们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通过装置F,为确定尾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将尾气通入装置D前,应先将气体通过装置E,实验中要两次用到装置F,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第一次是验证尾气中含有CO2,第二次是验证CO还原CuO后有CO2生成,证明尾气中含有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