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如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
(2)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3)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只答一点).
【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九(8)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不能,原因是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AB,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分析 结合蜡烛燃烧实验:
(1)根据实验内容猜测实验目的;
(2)根据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解答;
(3)白烟是汽化的石蜡,可燃.
【实验验证】(1)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判断是验证哪种假设即可;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是为证明是否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为假设C提供依据;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可排除假设AB,可以据此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 解:
(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是为了根据火柴烧焦的程度判断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故答案为: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
(2)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
故答案为: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3)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要保证实验成功,应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白烟与烛芯不断开;
【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
(1)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
(2)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3)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实验验证】(1)A;不能;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C;A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蜡烛燃烧实验的了解,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就能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它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酸雨的形成B.石墨变成金刚石C.干冰升华D.氢气遇明火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其中A为黑色固体单质,C是一种常见的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用途之一是灭火;
(2)E物质的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3)写出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4)D和F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根据如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说出两条即可.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大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该反应说明碳有还原性.
(2)图中有一处错误,要改正过来需增加的是网罩.
(3)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16D.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刘的实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小李的实验:Na2CO3+2HCl═2NaCl+H2O+CO2↑.
(2)两人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3)你认为小刘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小李的实验漏掉生成物的气体的质量,将反应物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4)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比较两个同学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另一个实验可以采取改进的措施是将小李实验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操作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是:固体溶解或者有气泡产生.
(2)第①步操作后,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CaCl2
(3)计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②(填序号);
(2)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10g,需要水90mL(ρ水=1g/mL),需要用100mL的量筒(填“50mL”、“100mL”或“200mL”)量取.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①③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