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定量的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Zn,可能有Ag
B. 滤渣中一定有Cu、Ag,可能有Zn
C. 滤液中只有Zn(NO3)2
D.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Cu(NO3)2
D 【解析】 根据加入锌粉的质量多少,可得到以下几种可能: ①若加入的锌的量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发生反应,所得滤液所含溶质为:AgNO3、Cu(NO3)2和生成的Fe(NO3)2,滤渣只有Ag; ②若加入的锌的量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或与部分硝酸铜能发生反应,所得滤液所含溶质为:Cu(NO3)2和生成的Fe(NO3)2,滤渣有Ag、Cu; ③若加入过量的锌的量,硝酸银与硝酸...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烧杯振荡 塑料瓶变瘪能 【解析】 (1)仪器A是烧杯; (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 (3)根据压强的原理,由于瓶内气体的减少,造成了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氧气能溶于水且溶解度随压强升高而降低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
D 【解析】 试题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不是质量分数,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C、氧气是不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压强升高而增大,错误,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①铝和氧气的反应: 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 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4Al+3O2 2Al2O3化合反应Zn+2HCl═ZnCl2+H2↑置换反应 【解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①铝和氧气的反应:4Al+3O2 2Al2O3,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②实验室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Zn+2HCl═ZnCl2+H2↑,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 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 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B 【解析】 A、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降低,故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正确; B、t1~t2段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反应的速率增加,而反应物的量没有增加,故错误; C、t2~t3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故速率减慢,故正确; 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自然界中的水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人们常用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________说明是硬水(填现象);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
H21:2水 氢气+氧气氢元素氧元素肥皂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煮沸吸附洗菜水浇花等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 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H2。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 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自然界中的水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 ________,乙醇(俗称酒精)可作 ________,石墨可用于制 ________,等等.物质的这些用途都是由它们的 ________决定的.
灭火燃料铅笔芯性质 【解析】 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等等,物质的这些用途都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________ .
A、① B、② C、⑤ D、________
A;③ 【解析】 ①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烧杯中,固液分离;打开止水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②固体放在小试管中,加入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③通过可抽动的铜丝可控制固体与液体接触,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④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但长颈漏斗的导管较短,液体不能进入长颈漏斗,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同步测试 题型:实验题
刘星的家乡在北方农村,寒假的一天早晨,他看到在屋外的水缸被冻裂了,而与水缸同在屋外的咸菜缸却没有被冻裂,甚至其中的咸菜汤连冰都没有结.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几个同学.对于结冰和不结冰的原因,几个人的看法不一,归纳有下列几种猜测: ①可能是咸菜缸内的液体中放有萝卜的缘故;②咸菜缸中有咸菜的缘故;③咸菜缸有盖子盖住保温,而水缸没有盖子;④咸菜缸中的水加了食盐,氯化钠溶液不结冰;⑤咸菜缸内液体多,水缸内水少而容易结冰;⑥水缸距房屋远,咸菜缸距房屋近,受屋内温度影响,咸菜缸没有被冻裂.
(1)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你认为这六种猜测中可能性不大,不需要继续进行研究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他们找来4只铁制旧罐头桶、萝卜,并从咸菜缸中捞出咸菜,并取来食盐,针对最有可能的几种情况开始了实验,然后,把4只桶放在院中过夜.第二天一早,他们惊奇地发现: ①放萝卜的罐头桶结了冰,且萝卜也被冻得坚硬如铁;②放入咸菜的罐头桶也结了冰,但冰不结实,特别是咸菜没有被冻硬;③食盐水溶液没有结冰;④只放水的桶结了冰.
请根据第二天他们观察的现象,你推测他们进行的实验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在桶中单独放水.
(3)他们又配制了一些浓稀不同的溶液,也把它们放在院中过夜,其记录结果如下:
溶液 | 食盐(浓) | 食盐(稀) | 白糖(浓) | 石灰水 (饱和) | 高锰酸钾(稀) | 碳酸钠 (浓) | 水 |
结冰情况 | 无 | 结 | 无 | 结 | 结 | 无 | 结 |
从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
(4)在两次探究实验中他们都安排了纯水与其他液体一同放在院中过夜,其目的是________
⑥①②④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物质配成浓溶液,能降低水的凝固点对比 【解析】 (1)因为同样都在室外,温度是相同的,所以不需要探究温度的影响。 (2)①放萝卜的罐头桶结了冰,且萝卜也被冻得坚硬如铁,该实验验证的应该是猜想①可能是咸菜缸内的液体中放有萝卜的缘故;②放入咸菜的罐头桶也结了冰,但冰不结实,特别是咸菜没有被冻硬,该实验验证的应该是猜想②咸菜缸中有咸菜的缘故;③食盐水溶液没有结...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