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成功体验: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
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
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
【拓展迁移】
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上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 + OH- → 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 (填符号);
【继续探究】
请写出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
【答案】(1)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2)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
(3)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继续探究】白色沉淀 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避免其对氢氧化钠检验造成干扰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
【探究启示】立即盖好瓶盖
【拓展迁移】Na+ Cl-
【继续探究】CO32-+Ca2+→CaCO3↓
【解析】
试题分析: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避免其碱性对氢氧化钠检验造成干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这瓶溶液是氢氧化钠,且已经部分变质。由此得到的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盖。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上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Na+Cl-,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CO32-+Ca2+→CaCO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一项气候问题的国际协议,使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有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水的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第②条消耗CO2的途径: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转化后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为 (填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离子是由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C.一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此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但它所属的元素种类不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2)用60 k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对应的分子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
选 项 | 操作或现象 | 分子的特性 |
A | 给篮球充气 | 分子间有间隙 |
B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质量的 |
C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 分子是运动的 |
D |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