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其中C是一种钠盐,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复分解 灭火(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或硫酸,其中C是一种钠盐,C是碳酸钠,D是二氧化碳,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E是氢氧化钙。(1)A的化学式为NaOH。(2)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 + CO2 = Na2CO3 + H2O。(3)A与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X=31

B. 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D. 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B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A、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18+3=31,正确;B、由镓的名称带“钅”字旁(除汞以外),可知镓元素是金属元素,错误;C. 由题中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三亚学校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 钱币 B. 乳胶手套

C. 不锈钢餐具 D. 棉布围裙

B 【解析】试题A 图示由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B 乳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 不锈钢餐具属于金属材料,有合金制成;D 棉布围裙由棉制成,属于天然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吃岩石的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不溶性的CuS转化成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

A. 硫酸铜 B. 硝酸铜 C. 氢氧化铜 D. 氧化铜

A 【解析】 硫酸铜、硝酸铜、 氢氧化铜、氧化铜四种物质中氢氧化铜、氧化铜不溶于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uS不能转化为硝酸铜,四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铜符合题意。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手稿,它的作者是

A. 拉瓦锡 B. 居里夫人

C. 道尔顿 D. 门捷列夫

D 【解析】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想下列问题:

(1)CO和CO2化学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分子构成不同 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D E 【解析】(1)CO和CO2化学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这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C和D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A和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汽车发动机尾气处理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6NO5X +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N2 B. NO2 C. N2O D. H2

A 【解析】4NH3 + 6NO 5X +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其中X的化学式是N2。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 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 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 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A 【解析】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是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应是研钵。 点睛∶玻璃棒的作用①搅拌②移物③蘸取测定待测液酸碱性④引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三门峡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蒸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该物质是 ( )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碳酸氢钠 D. 氯化钠

C 【解析】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是由于该物质与面团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了气体; A、氢氧化钠与有机酸反应,但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食用, 故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与酸反应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C、碳酸氢钠可以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D、氯化钠不能与有机酸反应,故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