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下面的符号:
①2个硫酸根离子
 

②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③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下列数字的意义: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1)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 2-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3P2O5
③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锰元素显+7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可表示为:K
+7
Mn
O4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1)①2SO4 2-;②3P2O5;③K
+7
Mn
O4;(2)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致使老旧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进入大气.有害物质之一是碘131,碘131化学性质与碘127相同.下列关于碘131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B、原子中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可能不等
C、与碘127原子的质子数不相等
D、碘131具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华为测定某铁碳含金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61.7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10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
试通过计算完成下列问题:(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
 
g;
(2)请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属于生铁还是钢.(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请写出计算过程;
(3)小华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了20g稀硫酸,请你帮小华在图中补绘出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表面有液滴出现,说明空气中含有:
 

(3)澄清的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出现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4)工业中常常利用空气制氮肥用于农业生产,说明空气中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班学生在野炊时用石灰石堆成简易台灶做饭,野炊后有同学从灶内侧壁敲下几块小石头,带回实验室研究其在烧灼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物质,请你参与此项研究:
(1)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解答提出假设:反应中可能有
 
 生成,支持这个假设的依据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及有关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列顺序与
 
因素有关
A.地壳中金属的含量   B.金属的活动性    C.金属的熔点
(2)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因为铁容易和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
(3)某工厂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经重新处理回收有关金属和化合物,设计如图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a.步骤①和④需要进行的操作为
 
,固体A中一定有的物质为
 

b、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c.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d.请写出步骤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e、称取20g固体C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9.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它的结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角度进行研究,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1)结构:NaOH含有钠元素,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的
 
(填“开头”、“中间”或“结尾”).NaOH属于碱,碱在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相同的离子,该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制备:工业上可用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制取烧碱,制取方法是: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3)性质及变化:
①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
 
,因此它与生石灰一起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如图所示,NaOH溶液可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大量减少的带正电的微观粒子是
 
(写名称),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说明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下列哪种物质肯定无法帮助你达到目的
 

a.镁条   b.酚酞   c.CuSO4   d.Ba(NO32
(4)保存:刘老师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让同学们对这瓶NaOH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   猜想Ⅱ:部分变质为Na2CO3;   猜想Ⅲ:全部变质
【实验设计、现象和推断】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B
①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变红色,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猜想Ⅱ成立.
②若X是CaCl2溶液,则猜想Ⅱ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已知CaCl2溶液显中性)
③定量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可通过测定
 
,再通过计算得到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写名称).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为N2+3H2
 高温高压 
.
 
2NH3.氨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热量高.近年,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
!
①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②分析图中微观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2)氨气燃烧时可能生成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4NH3+3O2
 点燃 
.
 
2N2+6X,其中X的化学式是
 
,请写出X物质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
 

(3)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