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铁丝燃烧
如图1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
如图2所示,将所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广口瓶内氧气含量几乎为零),记录量筒的起始和最终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
1.0g铁粉、0.2g炭粉和10滴水10072约120
1.0g铁粉、0.2g炭粉、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2约70
///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加快(选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过程.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温度上升,说明铁锈蚀是放热(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炭粉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实验③表格空白处样品的组成是1g铁粉和10滴水.
(4)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2%(精确到百分号前小数点后一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分析 探究一: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的操作、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回答;
探究二:
(1)根据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根据所需时间长短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分析;
(3)根据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分析;
(4)通过空气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解答 解:探究一:
(1)为防止燃烧产生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故填: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2)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不能燃烧;
故填: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3)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因此铁丝燃烧更剧烈;
故填: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探究二:
(1)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所以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加入NaCl后所需时间缩短,故答案:加快;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故答案:放热;
(3)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控制铁和水的用量相同不加碳进行即可.
故答案为:1g铁粉;10滴水;
(4)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为:$\frac{28ml}{146ml}×100%$=19.2%;滤纸占有一定的体积造成误差.
故填:19.2;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

点评 掌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生锈的条件的探究方面的内容,注重控制变量法做好对比实验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A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
溶解度g36109215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Cl.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该溶液是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拓展与应用】确定该溶液还可以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Ca(OH)2(要求类别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MnO2(KCl):加水过滤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O(CaCO3):高温煅烧D.NH3(H2O):用浓硫酸洗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
AKNO3溶液K2CO3BaCl2溶液
BFeCu稀盐酸
CCO2HCl饱和NaHCO3溶液
DFeSO4溶液CuSO4Zn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钢铁厂用于炼铁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课外小组同学取来该石灰石样品24g,粉碎后,将125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5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所测数据如下(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5252525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1914944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0g;
(2)第四次恰好完全反应;
(3)求最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1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要把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88g.在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是俯视读数,将导致稀释后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填“>”、“<”或“=”)10%.
(2)试计算用上述稀释用的稀硫酸测定50gBaCl2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已知:BaCl2+H2SO4=BaSO4↓+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填空:
(1)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离子构成的;
(4)体温计中的汞是由原子构成的;
(5)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
(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7)带正电荷的是质子;
(8)不显电性的是原子、分子、中子;
(9)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质子、中子;
(10)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只写结果)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利用如图给定的仪器组成一套实验装置,可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标准状况下每22.4L氢气的质量为2g,假设气体的体积可看作标准状况下测得,每件仪器只能使用一次,气流从左到右).

(1)各种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用小写字母表示)应是a、h、g、b、c、f、e、d.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如下几步,其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
①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到适当的温度时,测得量筒C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②擦除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得质量为m 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有孔隔板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装置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中的水顺利流下,当镁完全溶解时再关闭这个活塞,这时广口瓶A中共放入水V2mL;
(3)根据实验数据可算出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学表达式为$\frac{22400m}{{V}_{1}-{V}_{2}}$.
(4)若出现下列情况,则会使所测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大的是CD;会使所测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小的是AB.
A.试管B的温度未冷却到室温就读出量筒C中水的体积      B.镁条中含有杂质铝
C.镁条中含有与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D.没有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