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
A.马踏飞燕(青铜器)B.龙泉剑(铁器)C.金缕衣D.米酒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马踏飞燕(青铜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龙泉剑(铁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金缕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3克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生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为(  )
A..一定只含碳元素、氢元素
B.可能含碳元素、氢元素.
C..一定含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一定含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若实验室利用B、F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的气体应从F装置的d(选填“c”或“d”)端通入.实验室还可利用B和“D”或“E”(选填“C”、“D”或“E”)装置组合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A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在制取CO2的时侯,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右边①、②、③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①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CO2(CO)-通入O2,点燃
B.Al(Fe)-加入足量稀盐酸
C.C (CuO粉)-通CO,加热
D.CaCl2(CaCO3)--滴加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快发现试管①、试管②中分别出现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的粉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从而得到的结论是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对该实验进行总结时,大家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终产物产生的兴趣:碳还原氧化铜得到氧会不会生成CO?而CuO失去氧会不会生成Cu2O(氧化亚铜)?并为此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
①红色固体不仅只有Cu,还有Cu2O
②Cu2O+H2SO4(稀)=Cu+CuSO4+H2O (CuSO4溶于水溶液呈蓝色)
③微量的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猜想】
(a)红色固体只有Cu,气体只有CO2
(b)红色固体是Cu2O,气体是CO.
(c)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
【探究步骤】
Ⅰ.兴趣小组首先对C和CuO反应的气体产物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进行实验的部分流程(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起干燥作用):

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的现象,说明气体产物是CO2和CO的混合物.
Ⅱ.首先对C和CuO反应的固体产物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进行实验后的实验报告,请你仔细阅读后完成相关的报告内容
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实 验 结 论
取7.2g红色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搅拌,静置.若无现象.
证明红色固体是铜.
若有无色变成蓝色,
且有不溶物现象.
证明红色固体肯定含有氧化亚铜,可能含有铜.
取上述反应液过滤、洗涤、干燥和称量,得固体6.8g.确认红色固体是铜和氧化亚铜.(写出详尽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氧化铁和铜粉”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按照图1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Ⅰ定性分析
(1)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3CO+Fe2O3 $\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实验装置B中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0.
(4)该装置的设计有一明显不当之处,你的改进方案是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Ⅱ定量分析
该兴趣小组按照科学的方案完成实验后,对通入足量CO充分反应后的管内固体X进行如图2的后续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5)写出固体X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
(6)如何判断固体C已洗涤干净?(简述步骤、现象、结论)取最后的洗涤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若不变红,说明已洗干净.
(7)根据以上实验流程,可知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4 g,请进一步计算原混合物“氧化铁和铜粉”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Al>R>Cu,猜想三:R>Al>Cu,
【查阅资料】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主要操作主要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一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猜想一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二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H2SO4=RSO4+H2
猜想三将打磨过的铝丝,插入到R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
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再将其插入到丙同学做实验用过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我国2008年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进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燃料是丁烷(化学式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由碳和氢两种原子构成的
③丁烷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的   ④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⑥丁烷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的
⑦丁烷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2%    ⑧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⑤⑦⑧C.②③④⑤⑦⑧D.①②④⑤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
B.氨气是由氮气和氢气混合而成的
C.氨气是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一个氨气分子是由一个氮元素和三个氢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