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氧气液化--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大小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frac{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2种):
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的量不足(或温度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明同学欲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他按下图进行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Ⅰ)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Ⅱ)第二朵小花喷上水;(Ⅲ)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Ⅳ)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放置一会儿,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Ⅴ)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烘干,观察现象.请简要回答:
(1)在5个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四朵花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Ⅰ)、紫色小花变红;(Ⅲ)、紫色小花不变色;(Ⅳ)、紫色小花变为红色;(Ⅴ)、小花由红色变为紫色.
(2)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Ⅳ)CO2+H2O=H2CO3
(Ⅴ)H2CO3$\frac{\underline{\;\;△\;\;}}{\;}$CO2↑+H2O
(4)小芳研究了小明的如上实验后,她认为在(Ⅰ)、(Ⅱ)、(Ⅲ)、(Ⅳ)和(Ⅴ)这五个实验中,有一个是多余的.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若同意,请指出哪一个是多余的Ⅱ,理由是在实验Ⅳ中先喷水,过一段时间后,再放入集气瓶中,在这一实验中也能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从下列装置中选用部分装置组装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集气瓶.
(2))把上面分解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配好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3)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时,待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开始排出的氧气不纯;应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对酒精灯和导气管的处理是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上并盖上玻璃片.
(4)实验过程中,甲同学观察到E装置中的水变为紫红色,这是因为高锰酸钾粉末进入E装置并溶于水中的缘故.为了防止试验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5)实验结束,乙同学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大于理论值,为此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出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大于理论值”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可能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可能是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Ⅲ:可能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都放出氧气.
做出以上猜想的理由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每种方法只限用一次)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猜想Ⅰ错误.
实验二:取少量锰酸钾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锰酸钾的质量变小.证明猜想Ⅱ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高锰酸钾、二氧化氮、氮气B.食盐水、过氧化氢、液态氧
C.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D.酒精、冰、水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水通电分解;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是小明“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A.计算需要氯化钠10g、水40g
B.将氯化钠放到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C.将氯化钠放在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明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毒品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其中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则有关冰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B.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C.相对分子质量为149D.与CH4一样,它也是一种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