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 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分解产生氧气

CD 【解析】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B、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比如碳和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选项错误;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在没有催化剂作用时也会分解产生氧气,只不过速率缓慢,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将约的单孔橡胶塞旋进试管口 B. 玻璃管口一端旋进胶皮管一端

C. 胶皮管与玻璃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 D. 胶皮管一端塞进玻璃管内

D 【解析】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将约二分之一的单孔橡胶塞旋进试管口,故选项正确;B、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玻璃管口一端旋进胶皮管一端,故选项正确;C、胶皮管与玻璃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故选项正确;D、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玻璃管口一端旋进胶皮管一端,故选项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科粤版化学上第一、二章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科学探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的: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________解释与结论________拓展与迁移.一般来说,在以上各步骤中,________是中心环节.

实验验证交流与评价实验验证 【解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验证→解释与结论→交流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其中的实验验证是中心环节,是搜集证据的关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科粤版化学上第一、二章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D 【解析】 实验结果是:离金原子核远的α粒子偏转角度小,离金原子核近的α粒子偏转角度大,正对金原子核的α粒子被返回,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之谜单元检测题 题型:简答题

某同学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未看到火星四溅现象,其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点)______

铁丝表面有锈,铁丝太粗,氧气不纯等. 【解析】 铁丝表面有锈,铁丝太粗,氧气不纯等都会导致看不到火星四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之谜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碳在氧气中燃烧 D.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B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A操作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有热的溅落物生成,会炸裂瓶底,要在瓶底盛少量水或细沙,故B操作不合理;C、碳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放水或者不防水对集气瓶均无害,故C操作正确;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D操作正确。故本题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之谜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C 【解析】 A、红磷伸入氧气中必须进行点燃才能燃烧,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它是一种黑色固体,选项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选项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X的化学式是Ag2S

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 【解析】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B.X的化学式是Ag2S。故B正确。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正确。D.反应前后只有银,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____;

(2)粒子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

(3)B、C、D中与A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__.

(4)某元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在反应中一般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者失去),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已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

8BCB失去R2O(或Na2O)12 【解析】 (1)D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X=18-2-8=8;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BC是同一元素; (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B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 (4)R的质子数是11,为钠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它与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