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亊 实 | 解 释 |
A | 4mL水和4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8mL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 物质组成元素不同 |
C | 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 | 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
D | 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 固体中没有带电的粒子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 B. |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
| C. | 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D. |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
A.检验二氧化碳 2NaOH + CO2== Na2CO3 + H2O
B.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Cu+AgNO3=CuNO3+Ag
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的胃酸 Mg(OH)2 + H2SO4 == MgSO4 + 2H2O
D.用赤铁矿高炉炼铁3CO+ Fe2O3 2Fe + 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00g其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19.5%,加热一段时间后,将所得固体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后,经实验测定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则此过程中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 )
A.96g B.50g C.48g D. 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A)溶质可能是Na2SO4与NaOH
(B)溶质可能只是Na2SO4
(C)溶质可能是(1) ,你猜想的理由是(2)
。
【实验探究】
小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认为猜想(C)成立。请你评价小华的实验结论 (3) 。
小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观察到(4) 现象,于是他得出猜想(A)成立。
【反思与拓展】
同学们改正了此中和反应实验并使其恰好反应,他们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5) ,再慢慢滴加(6) ,最终成功完成了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1个铁原子 ;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③2个二氧化碳分子分子 ; 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⑤表示出二个硫酸根离子 ;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8分,方程式每个2分,反应类型每个1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里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 (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 )
③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A∶VB约等于 。
(2)A量筒中的气体在点燃前需要验纯,判断是否纯净的标准是 。
(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