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7分)下表为氯化钠、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 / 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
Ca(OH)2 | 0.187 | 0.178 | 0.165 | 0.153 | 0.141 | 0.129 | 0.116 |
(1)从上表数据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2)20℃时分别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上述三种物质各35g,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 。要使丙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3)在60℃时将100g水配成KNO3的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4)我们常用熟石灰中和污水中含有的硫酸,现有100 t含硫酸0.49%的废水,该废水含有硫酸的质量
是 t,完全处理这些废水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是 t。
【答案】(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2)NaCl 加水或升高温度
(3)131.6g (4)0.49 0.37
【解析】
试题分析:(1)从上表数据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或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等
(2)根据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NaCl >KNO3 >Ca(OH)2,所以可判断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NaCl,甲烧杯中的溶质是Ca(OH)2,丙烧杯中的溶质是KNO3,所以结合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要使丙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加水或升高温度
(3)在60℃时将100g水配成KNO3的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为20℃是的饱和溶液,而此时溶解度为31.6g,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g+31.6g=131.6g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可得溶质质量=100t×0.49%=0.49t,再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H2SO4==CaSO4+2H2O中Ca(OH)2与H2SO4的质量关系,不难求出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是0.37t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反应原理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析出),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六种元素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已知B、F为金属氧化物,B溶于酸会得到蓝色溶液,F中的金属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 ___,F是__ ___(均填化学式)
(2)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A是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钾、硫酸钠、硫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取样20g,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AB之间图象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2)BC段沉淀减少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可能有 .
(4)求原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实验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而蘸水的棉花不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2 如图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需要编号______和______的对比。
(3)若要使编号②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 可燃物 | 现象(是否燃烧) | 影响因素 | |
是否与氧气接触 |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 |||
① | 铜片上的白磷 | 燃烧 | √ | √ |
② | 铜片上的红磷 | 不燃烧 | √ | × |
③ | 热水中的白磷 | 不燃烧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从蔬菜、水果中摄取。请计算:
(1)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2)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3%的维生素C溶液1000g,需要维生素C的质量为 g,水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甲~丁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其中甲
是固体单质,丙是不含氢元素的钠盐,丁是建筑材料,甲、
乙、丙、丁和CO2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表
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是 。
(2)①、②、③都可以通过甲、乙分别与同一种物质反应
实现,该物质的名称是 ,②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
是 (从以下选项中选填序号)。S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若⑥是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反应,则⑥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向转化,即CO2→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⑤、⑥可以逆向转化的有 (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 下图中A、B、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物质的类别相同,甲、丙和足量的A反应能生成相同的生成物。A、B均含两种元素,其混合物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气体能使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丙中含氧45.3%,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的生产等。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甲的化学式 。
(2)写出丙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
(3)写出丙→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